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男儿行 > 第283章
  “唉——!”众人闻听,再度齐声叹气。‘蒙’元官兵是什么德行,大伙心里都清清楚楚。每次他们从运河上通过,两岸就像过了蝗虫一般干净。而过后地方官府也好,大都城里的皇上也罢,谁也不会出头替苦主把损失讨回来。这次淮安军北犯,官兵少不得又要沿着运河往上顶。那运粮食的船队遇到了官兵,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
  第五十一章 先锋 下
  指望大元官兵不抢粮食,那无异于指望狼不吃羊。指望地方官府敢替治下百姓主持公道,那也无异于指望地狱里的恶鬼都变成佛陀罗汉。
  在大元朝生活的久了,小老百姓早就知道对朝廷和地方官府不该报任何希望。所以愤懑归愤懑,叹过之后,又把口袋里最后几个通宝翻出来,变成了糙米谷物和高粱。
  别的钱都可以省省,唯独饭不能不吃。能趁着粮价还没完全飞起来之前多买一些,将来全家老小就多了一份熬过这场战‘乱’的希望。
  不一会儿功夫,粮铺前台的七八个柜子,就空下去了一大半儿。孙掌柜一看,赶紧打发伙计到后院的仓房里抬新货,同时开始用眼角的余光朝排队的百姓身上瞄。只待这‘波’买粮的客人‘走’光了,就立刻去更换‘门’前水牌,将五谷杂粮的价格继续推高。这个节骨眼儿上,可是手软不得。如果自家的粮食卖得比城里其他同行低了,得罪了人不说,还会将全城的穷汉们都给吸引过来。待到库存的粮食被抢购一空,而城中的粮价又翻了数倍。东家算一算可能发生的损失,他这个掌柜也就该卷铺盖走人了。
  正急得火烧火燎间,耳畔突然又传来先前那个大胆客人的声音,“掌柜的,麻烦您按这个价格,给我装五十石上等白米,五十石‘精’面,还有五十石小米。等会儿我让伙计套了马车来拉。这是淮扬的银元,算是订金。您数数够不够,不够我等会让伙计取粮的时候一块儿给您补上!”
  说着话,“当啷!”一声,将一个装满了华夏银元的丝绸袋子,丢在了柜台上。
  “轰隆!”孙掌柜只觉得脑袋里边一阵霹雳滚过,震得他两脚发软,两眼金星‘乱’冒。真是怕什么偏偏来什么,他怕自己店里的粮价卖低了,被别人抢购走了囤积。偏偏就来了个同行冤家。
  一百五十石粮食,算一算小两万斤。就是五十条打铁的壮汉敞开了肚皮吃,也足够吃上大半年的。对方上来就要买两万斤粮食,还丢下市面上最受追捧的淮扬银元为订,不明摆着要将他朝死里头‘逼’,根本不给他反悔的机会么?
  好在这世界上向来不缺“明白”人,没等孙掌柜决定是咬着牙死撑到底,还是立刻向对方服软讨饶,付出一笔赔偿,请求被放过一马。hua柜台前,已经有人扯开嗓子抗议了起来。“唉,我说常掌柜,你这就过了吧!虽然说你们瀚源商行不缺钱,可也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米面全给买走,让我们大伙喝西北风去?”
  “可不是吗,常老哥。您这是干什么啊?您一下子把存粮全买走了,不是诚心想让我们大伙饿肚子么”
  “常掌柜,您财大气粗,去别处吧!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真的跟您招架不起!”
  ……
  其他排在后面还没买到粮食的街坊邻居,也纷纷开口。指责姓常的趁火打劫,存心让大家活活饿死。
  孙掌柜闻听,原本慌‘乱’心神好歹安定了几分。抬起头,开始仔细观看是谁存心跟自己过不去。落入他眼帘的,是一名白净面孔,肩宽阔背的南方汉子。眉‘毛’很粗,嘴角始终带着笑,仿佛压根儿没意识到他已经犯了众怒一般。
  “我当谁这么大胆子呢?原来是个外乡来的愣头青!”孙掌柜见状,心神愈发安定。作为商场上的老江湖,对方的身份,他先前就多少有些了解。是一家南方商号在陵州城内分号的掌柜,主要做的是皮货和腌‘肉’生意,出手很是豪气,跟官府和地方几个望族走动也算勤快。但绝不是做粮食生意的同行,所以这次买米买得多一些,也应该不是故意前来找麻烦。
  想到这儿,他笑呵呵地冲对方拱手,“哎呀!恕老朽眼拙,先前居然没把常掌柜给认出来!要早知道是常掌柜您,老朽肯定让伙计把您带进西厢奉茶了,哪敢让您在这里排队啊!失敬,失敬,小老儿这厢先赔礼了!”
  既不说买,也不立刻拒绝。先拿话将对方圈住,提醒他不要跟普通老百姓一起排队抢购。然后再想办法到厢房‘私’下沟通,看看对方来意到底是什么,再决定如何应付。
  他是头成了‘精’的老狐狸,瀚源分号的常富贵,显然也不是个生瓜。将身体轻轻侧开半尺,就让孙掌柜的长揖行在了空处。然后又以同样的长揖及地而还,同时高声说道:“折杀了,折杀了,您老这么大的岁数,这么大的威望。晚辈怎么敢受您的礼?!刚才实在是看着您老太忙,不想给您老添麻烦,所以就跟着大伙一起排了队。反正贵号生意做得这么大,即便晚辈排在最后,贵号也不至于坐地起价。您老说是不是?”
  这话,可是绵里藏着针。令孙掌柜刚刚放松一点儿的心神,立刻就又如弓弦半绷得紧紧。就在两分钟之前,他的确打的是等这‘波’人流一断,就立刻涂改水牌,坐地起价的主意。而两万斤的订单摆在了柜台上,他即便现在就改,又能挽回多少损失?!零散客人再来上几‘波’,难道还能买走比两万更多了去?
  “各位乡亲,刚才常某着急了些,没考虑到各位还在等米下锅,常某这厢赔礼了!”一针戳破了孙掌柜的歪心思,常富贵继续冲着周围的客人拱手,“这样,常某排在大伙最后,等大伙都买完了,常某再买。反正孙掌柜这里囤货充足,不至于因为卖给了诸位,就短了常某的!”
  话音落下,先前还怒气冲冲的街坊邻居们,立刻都涨红了脸。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人家常掌柜有钱,孙掌柜手里有货,本来就不关大伙的事情。大伙先前是担心铺子里的米粮被买空了,短缺了自家那份,所以才口不择言。而常掌柜非但不跟大伙争竞,还主动把前排位置让出来,大伙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纠缠不清?
  当即,便有人带头说道:“没事,没事儿。我们也是见识短,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手笔,所以才被吓了一跳。您先,还是您先,我们几个等等就是!”
  “是啊,常掌柜,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您买吧,我们继续等等。真的让您把这里包了圆,我们就去下一家。反正也就是两条街的路程!!”
  “不客气,不客气。常掌柜,您先请!”
  “……”
  众人在这里你谦我让,可把孙掌柜心里给急开了锅。立刻关‘门’停业,肯定就砸了自家招牌。而按照现在水牌上的价格出货两万余斤,则跟自己头上的东家没法‘交’代。翻来覆去琢磨了好半晌,咬了咬牙,笑着说道:“有货,有货,开粮店的不怕大肚子汉,各位乡邻只要不是买了去转手,我今天就敞开了卖!但是……”
  猛地把笑容一收,他迅速把目光转向常富贵,盯着对方的眼睛问道:“小老儿就是有点儿不明白?常掌柜你不是从南边来的么?怎么还会担心没粮食吃。按理儿,打起仗来,您带着伙计拔‘腿’就走便是,何必非要蹲在这里跟大伙一道等死呢?”
  “唉,您老有所不知!”明明听出对方话里藏着一把刀,常富贵却非常坦诚地叹气,“我和伙计们是奉东家之命前来开分号的,个个身不由己啊!甭说打仗,即便天上下了刀子,我们也必须钉在这里。否则,白拿了东家的工钱跑路,即便过后东家不让我们退赔,至少常某这辈子,也没人敢再用了!”
  “唉!”有人低低的以叹息声回应。
  这年头,生意场上,特别讲究一个“信”字。掌柜跟了一个东家,往往就是一辈子。哪怕中途分道扬镳,通常也是好聚好散,彼此不能毁了对方的声誉。而一旦掌柜的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则损失的不止是金钱。传扬出去,任何行业都轻易不敢再雇佣此人,下半辈子彻底与生意场无缘!
  “而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外乡人还不如大伙!”先用三言两语让孙掌柜的挑拨离间落了空,常富贵拱了拱手,继续补充,“真的到了打起来的那一天,大伙还能带着老婆孩子到乡下投奔亲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地里头能挖到野菜,山上能打到兔子,就不至于把人活活饿死。我我们这些外乡人呢,能往哪里躲。到乡下?乡下的父老们自己还吃不饱饭呢,凭啥收留我们外来户?所以啊,听到要打仗,我比你们都着急。十几个从南边带来的伙计,还有二十好几个刚刚招来的当地人,哪个不是正能吃的时候。我这个当掌柜的,能自己吃干饭,给他们喝稀粥么?”
  “这倒也是!”众人闻听,继续频频点头。心中却暗中决定,一旦到了城里米价无法忍受的那一天,就赶紧带着老婆孩子去乡下投靠亲友。虽然亲友的脸‘色’肯定不会好看,但念在血浓于水的份上,一起吃野草,抓田‘鸡’,也不至于让全家老少活活饿死。
  “还有!”常富贵迅速向四下看了看,满脸神秘的补充,“我们不能跑,是因为不能辜负东家。可你们大伙却没这问题。我们东家远在扬州,我这边挨不挨饿,他根本感觉不到。而你们大伙的东家,可都在城里。真的到了缺粮那一天,他肯定也早就把铺子关了跑反去了。而你们大伙,届时只要带上十来天的干粮,一直往南……”
  又朝外边看了看,他将声音压得更低:“朱屠户就这点儿好,自己有口饭吃,就不会看着百姓挨饿。张明鉴火烧扬州时,他把军粮拿出来接济百姓。脱脱水淹睢徐时,他又一次拿出了军粮。所以,大伙只要跑到淮安军的地盘上,无论是哪,我保证,淮安军上下,没人敢眼睁睁地看着大伙饿死!”
  。。。
  第五十二章 春归 上
  “粮价高起來不用慌,先把老婆孩子送乡下去,一则能躲躲兵灾,二來乡下吃食多,随便捋把榆树钱也能对付饱肚子。”
  “实在沒办法了,就赶紧往南跑,朱佛子是菩萨心肠,当年救过扬州百姓,后來又救了睢阳和徐州的灾民,只要大伙到了淮安军的地头上,他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伙饿死。”
  立春后,有两条流言在运河两岸不胫而走。
  第一条,对所有人來说都是常识,只要不是天灾,开春后乡野间找一口吃食肯定比城里头容易,篓蒿,芦芽,荠菜,竹笋都是不错的时鲜,能顶一半儿饭吃,而着急的时候,榆钱、树皮、松针、柳叶,都可以用來果腹,反正只要熬到地里的夏粮成熟就能有喘息之机,不至于活活饿死。
  第二条,则有以往的事实为证,朱屠户的口碑虽然在读书人和士大夫嘴里不怎么样,可他当年义救扬州百万黎庶,又收留了睢徐近两百万灾民的壮举,天底下却有目共睹,蒙元官府和忠于大元的读书人们即便换着法子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于是乎,黄河以北,临近运河的一些城市,开春后就出现了一股极其怪异的景象,大批大批的市井小民,带着老婆孩子,偷偷地沿着尚未解冻的河道向南移动,开始还是零星几波,手里好歹还拿着官方开具,或者自己伪造的路引,以应付沿途哨卡的检查,转眼间就彻底失了控,很多胆大包天的家伙,非但不肯拿出路引或者铜钱打点官差,稍有不如意,就暴起冲关,将试图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差役和帮闲们打得头破血流。
  “这,这粮价不才涨了,涨了两倍多一点儿么。”本以为可以休完整个正月的地方官员们气急败坏,大骂治下的刁民无赖,除了去年之外,平素哪年春天粮价不翻倍,如果春天时粮价总是跟秋收时一样,那些粮铺东家赚谁的钱去。
  然而常识是这个常识,当官的却沒法解释给治下百姓听,在那些“刁顽之徒”眼睛里头,大元朝的官府信誉是反的,官府不解释,他们乱上一阵子也许还会自己恢复安定,官府一出面解释,往往就是越描越黑,原本沒有打算逃难的百姓,都会立刻卷铺盖走人了。
  可听之任之,继续任由治下百姓南逃,也肯定不是办法,那些靠近黄河的城市还好办,反正淮安军马上就要打过來的,地方官员们到时候将府库一封,捧着金印和户口册子投降便是,大都城的那个皇上,肯定也沒精力追究他们最后一刻是否怠工,而陵州、南皮、沧州、清州这些地方就不成了,这些地方距离大都城比距离黄河还近,朝廷的兵马到时候肯定要沿着运河往前顶,万一到了地头上,需要就地征集百姓服役,结果领兵的主帅一看城里的百姓已经逃散殆尽,挥出的第一刀,恐怕就砍在地方官员的脑袋上了。
  “來人,给我下发告示,从即日起,各家粮铺的米面价格不准再往上涨,有顶风涨价,或者囤积居奇者,皆以通淮罪论处。”官老爷们儿发现自己的脑袋收到威胁的时候,做事的顾忌就立刻少了许多,第一记狠招,就用在了平素來往颇为频繁的豪商身上。
  能开得起粮铺的,肯定不是普通人,平素他们怎么大斗入,小斗出,怎么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只要沒祸害到官老爷头上,地方官员们念着他们四季孝敬不断的情分,就会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要紧时刻,你还光顾着自己发财,却不管官老爷的死活,那就别怪官老爷们手段狠了,大不了,大伙互相拉着一起去死,谁也别指望自己站在别人尸体旁数金子。
  “來人,明日起,各班衙役、差员带着门下弟子巡视地方,凡家里沒人,而坊长里正不能替其担保者,宅院与家产一律查封,除非户主在十日内,自己主动上衙门來解释清楚,否则,最多半个月后,就抄沒充公。”
  第二记狠招,则砍向了当地那些正在摇摆不定的普通人,你不是想跑路吗,沒关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官府正愁沒钱应付朝廷的大军呢,刚好卖了你的家产去顶账,你要是沒穷到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就冷静下來自己思量思量,自己听了几句流言就把家产尽数丢光,到底值不值得。
  “來人,给张老爷,王老爷,李老爷、孙老爷,还有包老爷、色目马老爷发请帖,就说本官最近见园子里的梅花欲开,想请他们到衙门來一道喝酒赏梅。”第三记狠招,看起來就文雅了许多,针对性也更为清楚。
  能跟地方大员平辈论交的,不是一等一的大户,就是家里有人正在,或者曾经为官,这些人不好得罪得太狠了,所以,将他们请到衙门里头仔细沟通一下,是必须的过程,无论平抑粮价,还是将那些躲到乡下的胆小鬼逼回城,也都离不开他们的点头与支持,而淮安军万一兵临城下,地方上是守还是降,更需要跟他们提前打个商量
  一番鸡飞狗跳的折腾,到了正月底,这股突如其來的“逃荒”潮,总算得到了遏制,但是粮价,却沒如地方官员所愿,被牢牢地冻结在一个不至于饿死人的平衡点上,在开集后短短二十余日内,竟然每天都在冲击新的高度,转眼就从平素的两到三倍,跳到了十倍以上,并且还翻着筋斗,继续朝更高的云端攀升。
  那些地方上的豪商和士绅们当面答应的都不错,过后,却非但沒有拿出和官府一道对付老百姓的力气來对付粮价,反而想尽一切办法抢购或者惜售,人为地制造恐慌,哪怕有官员狠下心來,在自己治下抓了几个不开眼且根子不够硬的家伙砍脑袋,过后,粮价依旧是涨起來沒商量。
  根子硬到连官府也轻易不敢下手的人家,在每路每州都不算多,两、三户而已,可这两三户人家所制造的口子,却足以令地方官员最后的努力,付之东流,在他们疯狂的逐利行为下,非但粮价在飙升,布匹、绸缎、瓷器、牲口、木器,也都开始跟风而起,甚至连乡下随便就可以挖到的荠菜,只要进了城,身价也扶摇直上,对此,卖菜的商贩也自有一番说辞,忙碌上一整天,好歹也得自己换回两个干馒头來果腹,否则,明天早晨饿得头晕眼花,哪还有力气再挑着担子出城。
  “淮安军早点儿打过來就好了,只要淮安军一到,那些囤积粮食不让大伙吃饱饭的狗大户,谁都跑不了。”因为舍不得家产,被官府硬生生绑在了城里的百姓,很快就找到了罪魁祸首,私底下,悄悄地抱怨。
  “官老爷是存心想把大伙给饿死在城里,大伙偏不如他的愿,先挖野菜吃糠对付今天,等淮安军一到,大伙立刻想办法献城。”有一些胆子大的,则想出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打仗时沒饭吃,让仗早点儿结束便是,只要有一方能赢,不管是哪一方,大伙自然就得到了解脱
  当一座城市里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时,整座城市就变成了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无论当地驻扎着多少官兵,无论城墙上挂着多少颗血淋淋的脑袋。
  “打开大门迎吴王,吴王來了就放粮。”
  “北风尽,南风归,看朱成碧非心乱,五德相生复相克。”
  “火生土,土生金,金光散尽火重來,寒意退去春始归。”
  如果说老百姓的抱怨,只是停留于发泄层面,对大元朝的地方官府构不成实际威胁,暗中传播的民谣,则径直开始对士大夫们诛心了。
  尽管朱重九自己,对鬼神命理嗤之以鼻,尽管从刚刚建立那一刻开始,淮扬大总管府就公然否定了五德轮回之说,但黄河以北,却不归他的管辖,黄河以北的绝大多数读书人,却依旧对五德之说深信不疑。
  按照王莽篡汉后的官方修订的说法,五德相生,是以虞为土德,生金德夏,金德夏,又生水德商,以此类推,火德宋之后,自然该是土德金,然后便轮到了金德的大元。
  但官方归官方,民间却一直流传有,五德不但会相生,而且会相克的公论,朱屠户以杀戮为修行,杀了一万口猪,才重开了灵智,随后又更改火药配方,制造火炮火铳,因此,他江山必然为火德,按照五行相克的论断,金德的大元,注定要被火德的大吴所融炼,携北方寒气而來的蒙古骑兵,也注定要败在戴着南方春暖而归的淮安军之手。
  与对待老百姓的抱怨不同,无论官员还是地方士绅,听了不知道从何而來的民谣后,都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这东西太邪门儿了,从商周交替,一直到隋唐易鼎,周宋相继,华夏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有相应的民谣抢先给出暗示,昔日一句“桃李子,皇后下扬州”,导致隋炀帝杨广用疯狂的手段诛杀一切可疑的李姓将军,最终,却仍然免不了杨家江山被太原李氏所取代,如今,民谣里头都指明的朱屠户这个火德,要取代金德的大元了,作为凡夫俗子,还敢逆天而行么。
  第五十三章 春归 下
  “还好,他们沒说吴王來了不纳粮。”朱重九将军情处从北方发來的密报翻了翻,有些郁闷地丢在了桌案上。
  因为今年凌汛來得稍晚了些,以及其他一些内部原因,淮安军主力至今还沒渡河,只是派出小股部队,在北岸建立了几个前哨,从敌军的抵抗激烈程度以及手头所掌握的情报來分析,妥欢帖木儿明显沒准备把主战场放在黄河岸边,淮安军接下來的渡河工作,基本不会受到太多干扰,二月中旬将主力推进到济州一线的目标,也不会出现什么悬念,更让人兴奋莫名的是,原本预料中会给淮安军制造麻烦的北地士绅豪强,居然纷纷开始转变态度,很多人家冒着被蒙元官府抄家灭族的风险,不断派遣嫡系子侄赶赴徐州投效,仿佛先前出钱出人支持察罕贴木儿与李思齐的家伙,跟他们半点儿瓜葛也沒有一般。
  套用朱大鹏那个时空一句流行的话说,眼前形势一片大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好到出乎意料,但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却有些细枝末节方面的东西,让朱重九感到很是无语,仿佛吃一道国宴级大餐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里边藏着一碟子油炸臭豆腐般。
  “其实加上一条吴王來了不纳粮也沒错。”对于军情处在北方隐蔽战线的动作,刘伯温的评价与朱重九大相径庭,“反正新光复之地,今明两年的粮赋肯定征收不上來,而主公今后的国库所需,亦不会仰仗于地方上那些粮赋,所以,不如主公干脆主动做过顺水人情。”
  “可毕竟早晚还是要收,并且,你知道我担忧的不止是这个。”朱重九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
  很显然,刘伯温在故意打岔,不想让自己在这些小事上面分心,毕竟,到现在为止,有关北伐的一切事项,都在按照总参谋部的预定计划在进行,不疾不徐,有条不紊,完美得几乎像一座刚刚出场的座钟,每一声嘀嗒都毫厘不差,只是,里边钢铁的冰冷气息多了些,缺乏了一些生命的味道。
  可是,朱重九有时候却无法不分心,虽然,他现在的想法,与周围的同伴格格不入,除了已经亡故多年的芝麻李,这个世界上,沒有第二个人理解“吴王來了不纳粮”这一典故,而他现在,却依稀看到自己在慢慢朝当年的李闯王靠拢。
  依靠百姓们对大明朝廷的不满和对轻赋薄税的期待,迅速将旧有秩序砸个稀巴烂,然而从造反者转为执政者之后,却发现很多原來需要对手担当的责任,都一并转嫁到了自己头上,而自己麾下,却只有七八万可战之兵,两三百万可用之财,先前许下的许多美好承诺,全都迅速变成了梦幻泡影,先前明明答应好了的不纳粮,回头却发现,不让百姓纳粮的话,闯王自己都得活活饿死。
  “是北方的粮价,还是四处传唱的童谣,,主公多虑了。”如果刘伯温能猜到朱重九的心中的想法,一定会大声喊冤,事实上,他根本沒太留意朱重九最近几天的情绪变化,之所以出言开解对方,只是尽一个臣子的本份,“粮价虽然涨幅远远超过总参谋部的预估,但只要地里长出野菜來,就饿不死多少人,况且主公事先已经尽力在疏导百姓逃荒,把他们强行留在城里的人不是您,至于那些童谣,自古以來领兵作战,手段就无所不用其极”
  “是啊,责任不在我,饿死多少,账也该记在蒙元那边。”朱重九又看了刘伯温一眼,脸色变得愈发落寞,这就是穿越者的痛苦之处,哪怕是走得最近的人,都很难理解他的想法,毕竟,双方的思想隔着数百年的进化里程,而被动地输了游牧民族七十余年的“狼血”,这个时空的华夏俊杰,心肠远比宋朝时前辈们冷酷无情。
  “只是,我听说过一句话。”沒等刘伯温继续开解,他又苦笑着补充,“哪怕最终目标再高尚光明,也不该用邪恶的手段去追求,因为目的是树,手段是种子,邪恶的种子如何能够长成正义之树,。”
  这句话,跟时下人的思维相距更为遥远,令刘基先发了好半晌愣,才捋着胡须,摇头回应,“此语,恐怕是隐世先师所云吧,为何微臣在先师所授主公之书中沒见到过,请恕臣直言,此语乍听起來的确震耳发聩,然先师此语,恐怕说得是盛世当中如何立身,而不是乱世当中,如何开辟太平。”
  隐世先师,是大总管府众人对朱重九编纂出來的授业恩师的尊称,特别是在刘基、罗本等文臣眼里,能以一把杀猪刀坐拥淮扬的自家主公,绝不是什么目不识丁的莽汉,而是像秦末时张良一样,受过某个來历不明的隐士大贤教导,被其推崇有加的入世弟子,至于朱重九凭借自家记忆陆续编篡而出,又委托了禄双儿誊抄的几本放在另一个时空只能算普通高中或者野鸡大学教材水平的书籍,如《算学》、《物理》、《基础经济学》等,则被接触过的人自动脑补为朱重九的师门绝学,地位等同于《太公兵法》和《黄石公三略》,(注1)
  朱重九实在解释不清楚两个灵魂融合以及两个时空交汇的玄妙,所以对刘基等人的脑补,也是一笑默认,这样做的好处是,他在身边人眼里,终于不再是弥勒佛转生,但同时也引來了一个巨大不良后果,那就是,当读完了他贡献出來的所有师门绝学之后,刘基等人便不再迷信书上的每一句话,而是开始尝试着论证或者质疑。
  “传闻昔日太公尚曾经说过,宁在直中取,勿于曲中求。”与刘基一样,罗本也觉得朱重九眼下突然留露出來的心态,有些不合时宜,“但太公尚之言,乃是教文王如何治国,却不是如何争天下,自古兵家都主张,内外有所不同。”
  “是啊,主公自己也曾经说过,只要能让我淮扬子弟少一些牺牲,北伐时不在乎用一些非常手段。”唯恐朱重九在关键时刻犯了妇人之仁,军情处主事陈基也赶紧跟在罗本身后帮腔,刚刚留起來的三缕小胡子,看上去飘然绝尘。
  政务院主事苏明哲虽然沒有帮腔,但手里忽然变戏法般拿出來的,却是一摞厚厚的账册,不用仔细看,朱重九光是凭着表面的颜色和标记,就知道这是为了给淮安军北伐创造便利,大总管府在最近几个月的投入明细。
  那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几乎抵得上大总管府一整年的税收,好在除了税收之外,大总管府还握着这两年从淮扬商号拿到的分红,并且又刚刚抄了蒲寿庚的家,否则,照这种花法,沒等打到大都城下,淮安军自己就得先断了粮饷。
  无论是有声的驳斥,还是无声的提醒,在座众人,表达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保证北伐的成功,任何手段只要有效,都可以使用,而道义和慈悲,只能适用与自己人,不能给予敌方的军队和百姓。
  所谓自己人,便是淮扬大总管府,淮扬商号,淮安军以及刚刚暂露峥嵘的华夏复兴社,最多,最多扩充到大总管府目前治下的所有百姓,而北方沦陷之地的黎庶,肯定不应该计算在内。
  “几位误会了,朱某不是突然滥发慈悲,也不是指责军情处最近一段时间所作所为过于阴险。”对着大总管府内部的逆耳忠言,一般情况下,朱重九都能做到从谏如流,但是这一刻,他却例外的选择了固执己见,“我只是觉得,如果在能做得光明正大的时候,尽量不用这些出格手段,童谣这东西,编起來容易,传播得也足够快,但一不小心,恐怕就会其他人利用,反而害到自身,至于眼下北方人为制造起來的饥荒,虽然责任不在咱们,最初却毫无疑问因为咱们而起,所以,朱某不能再等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迅速从众人脸上扫过,看到的多是犹豫、困惑、郁闷和失望,“所以,朱某决定咱们不再等了,德济,传我的将令。”
  “在。”总参谋部典军参谋,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上前一步,满脸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