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其他 > 半生为奴 > 第80章
  沈徽略一抬眼,冷冷一顾,“你年纪不小了,应该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太子凄然摇头,目中含着泪光,“儿臣愚钝!儿臣只知道,我是一个没有享有过父爱,更没有享受过母亲关怀的人。儿臣自小听宫人们说起,母妃孕时曾怎样满怀期待,为儿臣亲手缝制许多衣裳物件,一说到将来瞧见儿臣的模样,便会一直面露笑容……她们还说,母妃生得极美,性情柔婉……可惜,这些都是旁人说给儿臣听的。儿臣不过是希望,父皇能还母妃一个公道,不要让害母妃殒命之人,得享后世子孙礼遇祭奠。”
  沈徽听罢,无动于衷,只淡淡发问,“既然对你母亲没有印象,又何来那么多怀念?”
  太子脸上浮起一记苍凉的笑,“可她到底是我的母亲!儿臣既没有承欢膝下的福分,难道连最后这点人子之义都不该尽么?”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沈徽一字一顿,清晰质问,“你的人子孝道都学到哪儿去了?你的父亲尚在,难道你就是用这种逼迫父亲的方式,来换取对母亲一日的尽孝?”
  太子睁大了眼睛,匪夷所思地望着他,“儿臣不敢提为母妃雪恨的话,只是恳请父皇给予母妃一个安慰,您却说儿臣是在逼迫……那么父皇又何尝顾及过儿臣的感受?那人已被废黜,父皇却为了宪哥哥,百般宽待……您可有考虑过日后,儿臣要如何面对,面对天下人对此事的窃笑和质疑?”
  沈徽冷笑了下,“你想的太多了,这件事还轮不到旁人质疑。朕都不怕,你怕什么?”
  “儿臣实在不明白,父皇为什么要这么绝情。”太子喃喃道,忽然转顾一旁,见御座旁空置着一张椅子,心下冷笑,半晌脸上却恭敬起来,“父皇适才教训的事,都是儿臣过于急躁了,不能领会父皇一番用意。”
  沈徽深深看他,似乎在掂量那抹恭顺到底有几分真,良久挥手冷淡地说,“你是一时情急,朕不会和你计较。回去罢,无事不必再过来。”
  太子谢恩告退,这头才出乾清宫,邓妥忙赶上来,欲扶他登辇,一时只见他眉宇间含着怒气,忿然挥袖格开,低低恨道,“定然又是那人出的主意,是他摆布父皇做这个决定。他当然不想母妃和父皇在一起,因为他怀着阴微下贱的想法,想一直独占父皇。”
  他一面咬牙,青涩的面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坐在车内,手指兀自紧紧抓着衣袖,眼见周遭皆是心腹之人,他仍是压低了声,冷笑道,“父皇任由那阉人残害身边人,秦王、母妃、甚至连废后在内,哪个不是毁在他手里?下一个是不是该轮到孤了……此人如同薛怀义,张氏兄弟,倘若父皇再不醒悟,那么孤也不惧做太平,迟早替他诛杀这个祸患!”
  邓妥神色猛地一震,旋即俯身过去,半劝半谏的轻声道,“我的小爷,您可千万稍安勿躁,只等万事预备妥当,再动手亦不迟。”
  作者有话要说:  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取自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据说是他看上了自己的外甥女,在人家还是萝莉的时候就动了心,忍不住写成词,留下私德有亏的证据。文豪嘛,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第132章 废立
  太子走后,沈徽陷入长久沉默,神情平静如水看不出悲喜,却好像透出无限的疲惫。
  次日朝会上,沈徽追封秦若臻为静妃,谥号则别具讽刺,是谓恭惠。凡事有人支持,必然有人反对。此举很快在朝堂上引发了第一波争议。兰台的言官们先是以秦氏为废后,入昭陵不符大礼仪为由上奏,字里行间都在劝谏皇帝要顾全皇太子颜面,几番上奏无果,一群人又摆开阵势在皇极门外哭谏。
  接下来上疏却是笔锋一转,将矛头直指向林容与。此时已调任都察院给事中的岑槿连上三道折子,怒斥提督太监言行有悖人臣之礼,皇帝受万国朝贺之时,其人直升御座旁而立,挟天子之威受百官朝拜,虽赵高童贯等亦不敢为。
  “而今窃掌印,公然涉政,离间父子君臣,为祸可胜言哉。若不及早处,恐上左右忠良之人必为陷害,又必安置心腹布内廷,共为蒙蔽。待势成,必至倾危社稷,上又何以制之?此等僭乱祖制之贼,宜当交法司,用重典,亦可为后人之戒矣。”
  容与的眼前闪过少年杨楠的脸庞,还有那对曾惊艳过他的湛湛双眸,很久以前,少年的双眸里也涌动过感激和信赖,然后也就在须臾之间,仿佛燎原之火烧过,一切皆化为乌有,余下的唯有灼灼恨意。
  但此刻的攻讦,平心而论已无关乎私人恩怨,认真计较的话,他既为人臣子,当日所为所谓的确是过了。
  沈徽看过那道折子,面色冷峻,“这就是你所谓故人之子!曾经倾心相助的人,如今已长成一匹凶狡的中山狼。我顾念你对他的情分,一直没有因身世为难过他,眼下看来这个逆臣之后,是留不得了。”
  看着他眼底晕出的淡淡青色,这些时日以来他一直心情沉郁,睡不安稳,容与去握他的手,“他说的一部分是实情,你不能因为他说实话就杀了他。”
  “你……是不是怪我?”沈徽猛地转过头,眼里的血丝触目惊心。
  鼻子里涌上一点酸楚,因为他的任性而去责怪,去迁怒么?倘若他不是这么任性,他们也不可能相伴相携走到今天,更不可能有这段不能为外人道的情感。
  容与说不是,“你的心意我懂,但是我言行确是有悖。其实我们都应该遵从礼仪,你是君主,就更改为臣子,为天下人做一个表率。”
  压下舌根深处淡淡的涩然,他再道,“你心里清楚,他们争的不是逝者应该身处何地,而是活着的人到底该怎么排次序,你要安抚吴王,也得顾全太子,下旨迎先慧妃灵柩入昭陵罢。”
  沈徽望着他不语,少顷,凄楚一笑,“你真的想要我,和她死后同穴?”
  “只是个形式而已,现在和将来,陪在你身边的人是我。”隐去心中对于未来的惶然猜测,容与平静地安慰他。
  沈徽到底还是妥协了,然而这一点让步,却并没有带给他们渴求已久的平静。
  国朝士子在这一年春季,集体上疏请求皇帝贬斥林容与。言官们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太子与提督太监已势成水火的僵局,亦跟风上奏,请旨将容与交由法司议罪,再不能姑容其为祸朝纲的行为。
  不久之后,即将致仕的都御史赵循在朝会上一番苦谏,在劝谏无果的情况下,他毅然脱去梁冠,以头触太极殿中龙柱,幸而他年老力衰,且在一旁侍立的内臣阻挡之下,被卸去了几分力道,即便如此仍是撞破额角,鲜血流淌满面。
  带给容与这个消息的人是孙传喜。他冷静地描绘当时画面,宛若亲见,一面嘘唏一面苦口婆心,“事情都已发展成这样了,我劝厂公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就说万岁爷宠您,可再怎样着,也不过是个内臣。难道让他为了您去得罪天下人么?那您岂不真成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了……”
  这比方如今朝野尽知,甚至连京城黄口小儿都能说出张氏兄弟的典故,一股彻骨寒意从膝下直窜上来,涌遍周身,容与不吭声,目光清寒。
  傍晚去西暖阁中,沈徽并未提及朝堂上发生之事,而是让容与为他拟旨,革去岑槿给事中职,夺其士人称号,削籍为民。
  容与依言拟旨,写就之后只道,“去了一个岑槿,还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你无法革尽天下言官。”
  沈徽先是沉默,其后冷笑,“那就杀了他们!我不相信以帝王之势,会连一个心爱之人都护不住。”
  轮到容与默然了,良久依然无言以对。
  到了这年中秋前夕,沈徽一反常态,召京中亲贵入禁中叙话,其间英亲王的两个孙辈颇得他喜爱。对着那两个少年,他态度亲和地问了许久的话,直赞他们聪明机变又具灵气,是沈氏这一代中的翘楚才俊。
  几日后,他擢封这两个少年为郡王,并特许二人入宫中上书房,陪侍太子一道读书。
  如是举动很快传得沸沸扬扬,朝中议论声四起,渐渐开始有煞有介事的流言,称皇帝是欲废太子而改立英国公长孙继嗣。
  容与没直接问过沈徽,凭猜测,觉得他并非真要废太子,不过是想借着由头对沈宇有所警告,可如此一来,他们本来胶着的父子关系不啻为雪上加霜。
  “太子性情激烈,你何必故意刺激他。何况朝中大臣也不会允许你废弃太子改立宗室。”
  “我不是吓唬他。”沈徽一语既出,令人心惊,“他容不下你,与其日后我躺在昭陵中后悔,不如今日就提早为你安排妥当。”
  容与听得骇然,立储是何等大事,关乎一国之本。他已废过一个太子,而今再轻言废立,势必会引发轩然大波,就算他乾坤独断,满朝文武也一样会拼死相抗。
  殿前内侍杂乱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入内之人呈上一卷纸,回禀道,“这是报本宫才送来过的,说是殿下今日手书的一首诗,请皇上一览。”
  沈徽挥手令内侍退下,展开那卷纸,匆匆一扫指尖便已开始发抖,双唇轻颤,随即愤怒的将纸团成一团,用力掷在了地上。
  容与拾起那张纸,打开来,映入眼的是一首不算陌生的五言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瓜台辞,相传是章怀太子李贤所作。以种瓜摘瓜作比喻,以期生母武则天能够重视母子之情,不再残害自己的骨肉。
  “他竟敢拿朕比武氏,我可有残害过自己的孩子?”沈徽声音愤怒,听上去像是胸发出的悲鸣。
  他立即扬声唤来殿前内侍,厉声呵道,“去报本宫,传朕的话问他,为人子女忤逆父亲,安有半分孝心可言?为人臣子,诋毁君上,安有半分人臣之心?不孝不臣,何以为人?”
  内侍领命,慌乱中不忘去瞥容与的面色,得不到任何回应之后,方惶恐地退出殿外传旨去了。
  默了一默,容与走到他身边,轻抚着他起伏的背,“我扶你回去休息,你需要养养精神。”
  沈徽迟迟地点着头,任由容与将他搀扶起来,送回寝殿中。看着他似沉沉睡去,容与才起身回到西暖阁,准备替他批完余下的奏折。
  一阵秋风起,有沙沙的落叶声,天色凝暗,大约一场秋雨将至。明晨起床,窗外又会是凄凉一片秋声。
  “父皇,孤要见父皇!”呼喊自殿外传来,夹在如豆般的雨声里,分外凄厉,“父皇说儿臣没有人子之孝,人臣之礼。可林容与呢?父皇被他迷惑至斯,连亲生子都想要罢黜,要儿臣怎能不心寒?父皇,儿臣应承过的事无论千秋万代,无论今后是何下场,总会兑现,可林容与不能再留下,有这人在一日,迟早害父皇为千夫所指,为天下人诟病,英名尽毁……”
  一字一句夹缠在无情秋风里,飘入耳中,抽打在心上,带来不亚于利刃划破血肉的疼痛。
  “父皇曾为他伤及母妃,驱逐废后,现在他连儿臣都不想放过了,您要眼睁睁看着他屠尽身边人?昔年张易之,张昌宗为武后宠,专权跋扈,太子李显长子李重润私下议论二张,张易之便怂恿武后将其处死,如今这男宠之祸又要来倾覆沈氏家国了么?父皇,请您清醒的睁眼看看,朝堂之上有多少人要您将这个阉人贬斥,您可以杀了眼前这些人,可是却杀不尽天下人。”
  雨声更密了,这样吵下去不是办法,容与站起来,膝盖传来的阵阵刺痛让他不由自主的晃了一下。深吸气走出暖阁,他示意内侍打开殿门。
  羊角宫灯照得殿前透亮清澈,太子只身站在潇潇秋雨里,昂首怒目而视。
  “怎么又是你!父皇呢?他为什么不见我?还是他要你来告诉孤,他果真要为了你,杀了我?”
  廊下雨水如帘,从屋檐处流淌而下汇聚在殿前阶壁上,灯光点点映在水波中心,发出一抹不带温度的光晕,远处是暮霭沉沉的天际,不见星月,孤寒凄迷。
  “殿下回去罢,皇上已休息了。”容与说,然后对他许下他想要的承诺——无论他信或不信,“皇上是明君,臣也不是张氏兄弟。殿下尽可放心,万岁爷从来没有动过易储的念头。”
  沈宇忖度着他的话,仰起脸审慎地看着他,姿态骄傲得如同一只孔雀,“林容与,不管你是与不是,这个名声你已然担定了。只要你在父皇身边一天,这样的传闻就永远不会停止。这么闹下去,你只怕难以善终。其实你是聪明人,该怎么做你心知肚明。如果执意要较量下去,孤也会等着看,因为你犹豫不决,你贪欲太深,导致日后身败名裂,死后再为万世唾弃。”
  言罢,他扬起唇角挑衅地一笑,随后霍然转身,踏着一地雨水扬长而去。
  容与反剪双手,站了一阵,直到太子彻底跑远,才缓缓前行两步,漫无目般走进漫天风雨里。
  腿上持续不断的疼痛令人绝望,不过远不及满身满心的疲惫来的锐利,灰蒙蒙的雨雾里,眼前恍惚出现一片秀丽山峦,一湖凝碧春水,熟悉的身影依稀仿佛,独立在苍茫烟水间。
  回想沈徽曾对他许下誓言,将来总要和他携手饱览秀色山川,江南也好,西北边陲也好,寻一处桃源安身立命也好……
  这些闲时笑谈,都是他当日亲口允诺,只可惜,他是一个皇帝,许多事终其一生,大概遥远得只能令人神往,神往过后愈发遥不可及。
  之于容与自己呢,则更像是一个误入桃花源,醒来之后再也无从回顾的梦境,充其量不过是个至为美丽的错误。
  那些普惠万物的灿烂春光,终究和他无关,属于他的,是眼下萧瑟秋风和无边风雨。或许还有,一个人的海阔天空,两个人的相忘于江湖。
  第133章 逆旅
  捱过了风雨如晦的一夜,之后几日,容与都避在南书房整理过去勘误的史书文稿,将司礼监监务交由秉笔打理。见到沈徽时,彼此也颇有默契的绝口不谈政事,和有关于太子的任何消息。
  这日辰时刚过,容与才将那些文稿分类好,准备订成册拿去经厂刊印。忽有内侍进来通报,刚刚卸任的都御史赵循携他的门生,都察院新任右佥都御史张士耕在书房外要求见他。
  来者必然不善,容与放下文稿出去。一眼便看见被张士耕搀扶着犹自颤巍巍的赵循,不过几日未见,赵循好像老去了十岁不止,鬓发如霜,枯瘦的脸上沟壑纵横,额头处的伤势还没痊愈,露出一条狰狞的伤疤。
  为表敬意,容与还是冲他一揖,站直身子时,只觉两道锐利如剑的目光落在脸上,逼得人直欲垂下头去。
  赵循颤抖地伸出手,指向容与身后,“请问林掌印,你每日不在御前伺候,却躲在皇上的书房里做什么?”
  没料到开场白居然是这句,容与一时语塞,窒了下才答道,“林某……是在为万岁爷整理书籍……”
  “满口谎言!你镇日躲在御书房中编修史书,以为瞒得过所有人去?”赵循打断他的话,勃然作色,“似你这般只知喻于利的小人,为求皇上宠信,不牺违祖制,派遣阉竖四处横征暴敛,利用天下公器为你个人争权逐利……你这样的人去修史,焉能做到秉笔直书,公平正气?莫非你还想借修史为尔等阉竖翻案,掩盖你们篡权窃国的行径?”
  一上来就是咄咄逼人的喝问,容与心下忽然生出一阵厌烦,原本也不欲多做解释,刚想开口搪塞,却觉得膝上倏地传来一阵剧痛,他站立不稳,连带身子都跟着晃了一晃。
  赵循见状,身子向前倾着,疾声喝问,“你枉读圣贤书,行的都是卑劣之事。我且问你,若你还有半点礼仪廉耻之心,便诚实答我,你要破坏朝纲,离间皇上与储君到几时才肯干休?”
  这个罪名可太大了,他委实不想背负上身,“赵大人……”忍着疼,容与艰难开口。
  一句未完,赵循断然挥袖,“不敢,我已致仕,当不得这般称呼。”
  容与看着他直想苦笑,咽下喉中艰涩,再度开口,“赵先生,若说先生指责林某干政,那么我或许还可以认下这个罪名,但离间皇上父子,林某从未做过。先生可以放心,从即日起林某再不涉政事,只安心打理内廷事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内廷掌印。”
  看着他头上那道伤疤,容与对他欠身再揖,可冷笑的声音旋即在头顶响起,“巧言令色!你若有自知之明,悔改之意,就应即刻向皇上请罪,辞去司礼监掌印之职,请旨贬黜外放,远离京畿之地。难道你竟还心存侥幸,以为皇上能为你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世人悠悠之口么?”
  “如此,或可留你一条性命。”厉声过后,他坦言补充道。
  容与缓缓起身,垂手站立,思绪却已飘得远了。如是站在原地,在静默无声里,周遭似乎都寂灭下来,头脑却是愈发清明,于是可以任由自己去遐想——想他在这个世上,怎生去重新开辟另一处栖身之地。
  赵循见他半晌不语,以为他不允自己的建议,登时怒叱起来,“竖子,尔祸国之罪,虽百代千秋亦不容诛!”
  说罢,他挣脱沈士耕,便欲转身,不意一个站立不稳竟向前扑来。容与立时回神,下意识越步上前扶住他。他发出一阵慌乱的喘息,待气息平稳,才又怒目瞪视容与,良久用力甩开他的手臂,这一次,是真的拂袖而去。
  临去时不忘丢下两道目眦欲裂的瞪视,像极了两记劈面甩下的耳光。
  “林公,先生年事已高,性情耿直,言语有得罪之处,还望林公能海涵。”张士耕没有跟过去,朝他拱拱手,自是希望容与不要对赵循衔恨报复。
  容与淡笑摆首,“不敢,赵先生句句良言,林某受教。请大人代为转告先生,林某会考虑先生建言,也请他安心颐养天年。”
  “林公果然是聪明人,这是明智之举。也是成全您与万岁爷君臣之义最好的方式。”张士耕或许是不大相信他的话,再以温和的方式劝道,“久闻林公博古通今,遍阅史籍,应该知道帝王功在当下,名在千秋。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留下一代圣主的美誉,为后世钦敬。这便如同文人入仕,皆希望能够位极人臣,青史留名是一个道理。然而从古到今,史书是由文臣士子们写就,却没有哪一个帝王得罪了天下士绅,还能得享明君的称号。林公一生深受君王之恩,自然不希望因己之过,令皇上为后世歪曲,得到不该得的骂名。”
  容与默默听完,颔首道,“大人的意思,我听得很明白,林某会考虑清楚。”
  张士耕微微一笑,拱手一礼,便即转身搀扶赵循去了。
  待他们都走远,院中又只剩下容与一个人。腿上的酸胀,让他第一次感觉,这种单调乏味的痛感原来那么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