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望门农家女 > 第223章
  “女儿不孝,让爹担心了。”碰触到顾远河的眸光,顾清宛内心深处不由划过一抹暖流。
  顾远河听了,微微叹了口气,随之一脸慈爱的看着顾清宛,“说啥傻话呢,只要你平安无事就好。”
  “嗯。”顾清宛吸了吸鼻子,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抬眸去看顾清璃,一双黑黝黝的眼睛里闪着亮光,翘着嘴角喊了声,“二哥?”
  听到这话,顾清璃又揉了揉她的头发,柔了声道:“嗯,回来便好,下次不可再不告而别了,知道吗?”
  “二哥放心,没有下次了。”顾清宛重重的点了点头。
  闻言,顾清璃眸子快速划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他隐约觉得小妹突然离家之事事有蹊跷,不过既然小妹不提,她人也回来了,他便不再过问,或许等到哪一天小妹想说了,定会主动告诉他的。
  几人站在院里刚说完话,一个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的小东西,便‘嗖’的一下跳到了顾清宛的肩膀上,紧接着用它那毛茸茸的脑袋来回蹭着顾清宛的脸颊。
  突如其来的变故,顾清宛一时不察,先是被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将小东西抱到怀里,垂着脑袋亲了亲它的额头,方才一手抱着,一手给它顺着毛,柔了声道:“吱吱,有没有想我啊?”
  “吱吱,吱吱。”听到这话,乖顺窝在顾清宛怀里的小东西抬起脑袋,睁着一双萌萌的眼睛,扑闪的望着顾清宛,吱吱的叫着,末了,还不忘用它那长长的尾巴扫了扫顾清宛的脸颊。
  听到小东西的回答,顾清宛脸上的笑意越发的浓了,还别说,这么长时间没见,怪想它的。
  顾清宛回来了,一家人提着的心便放了下来,欢欢喜喜的用了膳,顾远河和顾清璃自然免不了一阵询问,人嘛,就是这个样子,担心的事情放下了,就对她去京城做了什么产生了好奇,而且一去还去了这么长时间。
  见一家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她脸上,顾清宛不自然的咳了咳嗓子,被绑去宁国侯府的事情她不能说,倒不是担心他们会泄露出去,而是说了,怕他们整日里提心吊胆,再者,事情已经过去了,也没必要说出来吓唬他们。
  暗自沉思了一会儿,端起旁边桌子上的茶盏,喝了几口,这才将前几日便想好的官方说法给大家叙述了一遍,无非是林瑾瑜让她给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瞧病,因着那人的病症有些棘手,所以多待了一阵子,众人见顾清宛说的合情合理,各自唏嘘了一会儿,便略过了这个话题。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不知不觉中顾清宛回到顾家村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山上的树木花草已经发芽,这个季节正是春种的好时候。
  虽然天气还有些凉,但已经不妨碍村民们下地耕田。这日,顾清宛从书房里出来,便直奔隔壁牛婶儿家里。
  “牛婶儿,我娘在你家吗?”站在牛婶儿家大门口,顾清宛探着头对屋里喊道。
  坐在屋子里陪着唠嗑的牛婶听到喊声,忙探出头来,见是顾清宛站在门口,忍不住咧着嘴走了过来,亲昵的一把抓住顾清宛的手,将她拉进院子,随后不等顾清宛开口,便不由分说的道:“你娘在这呢,方才还说着你呢,咋样,在外面没出啥事吧?”
  说完,不等顾清宛开口回答,便又自顾自的说道:“清宛丫头啊,你是不知道,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可把你娘担心坏了,老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怪不得你娘整日里坐立不安,换成谁都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轻轻的叹了口气,“清宛丫头啊,别怪婶儿多嘴,往后呐,再出远门,一定要时常给你娘稍信回来,也好让她宽心。”
  “嗯,牛婶儿,我知道了。”顾清宛乖巧的点了点头。她知道牛婶儿的出发点是为了李氏着想,所以并未觉得牛婶儿多事。
  见顾清宛如此乖巧听话,牛婶儿放了心,随即恢复了一脸笑容,拉着顾清宛边朝屋里走去,边大声的乐呵道:“外面怪冷的,快随婶儿进屋,瞧,手都冰凉了。”
  这边话音刚落,屋里听到动静的李氏便走了出来,见顾清宛穿的单薄,小脸微红,忙让着进了屋,心疼的道:“外面天凉,出来也不知道加件衣服。”
  “娘,没事,我身体好着呢,不冷。”
  “你哦。”听到这话,李氏伸手戳了戳顾清宛的额头,无奈的嗔怪了一句,“不是说一会儿就回去了吗,你咋又出来了?可是有事?”
  顾清宛站在李氏的身侧,抬眸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除了李氏和牛婶儿以及牛婶儿的婆婆以外,见还有几个妇人在,便乐呵呵的打招呼,“铁柱奶奶,胡大娘,连婶子,桂婶子,好!”
  “清宛丫头回来了,来,到奶奶这坐。”被顾清宛称呼铁柱奶奶的婆子,也就是牛婶儿郑氏的婆婆,一张褶皱的脸上满是笑意,慈爱的看着顾清宛,招着手乐呵呵的道。
  那边郑氏听了自家婆婆的话,不知从哪里搬出了一条长凳子,笑呵呵的招呼着顾清宛坐到自家婆婆旁边。自从顾清宛救了迎夏一命后,郑氏对顾清宛更有好感了,加上以前她们两家的关系就不错,再者顾清宛一家富裕之后,也没与她们生分,不仅如此,有什么好事情还总是想着她们,郑氏打心里感激。
  ☆、第377章:不屑
  看着放在身后的凳子,顾清宛笑着向郑氏道了声谢,便挨着李氏和郑氏的婆婆坐了下来,抬眸一看屋里的人都在笑呵呵的打量着她,眼里有着艳羡的光在闪动,心想,或许是李氏已经跟她们说了她这段时间外出经历的事情。
  当然,李氏说的肯定是她们之前在家里串好的口供,顾清宛好长时间不在家,肯定会惹人注意,为了不引起不好的谣言,一家人便想了一个能说的去的借口,说是顾清宛走亲戚去了,而且是很远的亲戚,好多年不走动了。
  也是,像她们这样生活在乡下的妇人,很少有人会出那么远的门,有的甚至一辈子连县城都未曾出过,而且这种人不在少数,眼下听了李氏的话,羡慕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顾清宛出去一趟回来,人变漂亮了许多,想必那家亲戚家里也是不错的。
  不管众人怎么想,顾清宛只乐呵呵的说话,郑氏几人扯着顾清宛闲聊了一阵子,顾清宛便将来这的目的说了出来,“牛婶儿,我想我娘已经跟你说了,我家要请人栽种的事了吧?”
  开春之际,正是翻地种植的好时节,顾清宛自然不想错过,去年已经规划好的,为了能供应上济民堂的药材,她决定把家里的几亩田地都种植上容易养活的药材和一些生命力旺盛的野菊花,这件事情在年前的时候已经跟李氏和顾元河商量好了。
  本来药材早就该种植的,因着她被绑去宁国侯府,便耽搁了下来。如今已经耽搁了好些时间,不能再耽搁下去,所以今儿一大早她便让李氏来郑氏家里,看能否请到人帮忙。
  至于承包的那片山头,顾清宛也已经规划好了,葡萄需要移植,如果想在上面养殖一些鸡鸭鹅来,那片山头也需要圈起来,时间不等人,这些事情都要抓紧做了,不过因着顾家村离李家村比较远,所以请人移栽葡萄和修建围墙,一家人决定还是请李家村的人或者附近临着的村庄的人比较方便。
  顾清宛自从大病一场后变得异常能干,别人不了解,郑氏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谁让跟李氏聊天的时候,李氏嘴边总是四丫头如何如何的,她要是再听不出来,可就白活半辈子了。
  故而听到顾清宛的问话,并没有多惊讶,倒是与她们不相熟的胡大娘,听了顾清宛的问话,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惊讶,暗岑,请人栽种都是大人家的事,她一个毛丫头有啥好问的?
  不过,惊讶归惊讶,到底知道是在别人家里做客,即便心里有些不屑的成分,也没有随便开口说什么,只是撇了撇嘴。
  众人的表情顾清宛尽收眼底,不过却没放在心上。见郑氏点了点头,便又接着笑道:“我怕我娘没说明白,所以特地过来解释一下,我们家那几亩良田准备栽种药材,所以想请牛婶儿帮忙问问眼下村里有没有婶子大娘的愿意出工,我们以每天二十文的工钱算给大家。”
  咝——
  顾清宛笑吟吟的话音刚落,屋子里顿时倒吸声四起。
  几双眼睛怔怔的看着顾清宛,显然不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
  要说屋子里镇定的人除了顾清宛以外,便就是李氏了,在最初呆愣了一会儿之后,便欣然接受了。本来她就琢磨着这件事,虽说家里的良田不多,但栽种药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请人帮忙,一天倒还说的过去,时间久了,便不行了。
  只是来之前小女儿也没告诉她一个人该给多少工钱,故而提起请人栽种药材时也没说这件事。
  低垂着脑袋暗自琢磨了一下工钱,倒也觉得合适,便没有再说什么。
  话说如果这件事搁到从前,李氏肯定不会那么爽快答应的,一天二十文的工钱,在她们乡下来说已经很高了,但好在前段时间请人帮忙盖房子或者做杂活支付工钱已经习惯了,再者家里富有,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如此一来,村里人也会念着她们一家的好,不得不说,李氏的思想观念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变。
  顾清宛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正是翻地的季节,村里的男劳动力肯定不得闲,顾清宛只得把目标转移到村里的妇人身上,不过好在都是一些轻便的活,也是大家都做惯了的,也容易上手。
  “清宛丫头啊,你娘可还在这呢,你可不能瞎胡咧咧哄俺们高兴,万一俺们要是当真了,真上你们家要工钱,看你咋整?”
  最先反应过来的不是郑氏,而是之前撇嘴的胡大娘,只见她略有些不屑的瞥了顾清宛一眼,扯着嗓子便嚷嚷了起来,虽然说着开玩笑的话,但话里的讥讽之意却显而易见。
  一天二十文钱可是抵半个男劳动力的钱了,不怪胡大娘不相信,顾清宛家盖了一座大房子不假,她们家现在有钱也不假,可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嘛,越是有钱的人越抠门,越小气,那些地主财主家的不都是如此?
  她记得听谁说过,隔壁村里有个壮小伙在地主家做工,给的工钱老少了,那小伙回来逢人便说,那家地主着实太抠门了,饭不给吃饱就算了,连工钱都少给,她可是记得一清二楚呢。
  穷乡僻壤的,谁家都不会大方,更何况说这话的不说李氏,而是顾清宛,胡大娘打心底里是不相信的,不仅如此,心里还有一丝不屑的成分,若是真想给工钱,李氏干嘛不说,非得让一个小丫头说,这不是明摆着不想掏钱嘛?
  你说不给就不给吧,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也是常有的事,谁也不会说啥,另胡大娘不屑的是,不给就不要说嘛,说了不能给不是更让人瞧不起?真不知道她们娘俩是怎么想的?再者,李氏从前也不是这样的人啊?难不成有钱真能让人变坏?
  如果让顾清宛和李氏两人知道胡大娘心中所想,不知道会不会哭。
  ☆、第378章:不客气的反驳
  坐在她旁边的郑氏却不是如此想的,她知道顾清宛不是说着玩的,她说给工钱那便就是给工钱,而她之所以愣神,并不是因为给工钱这件事,而是正寻思着该请那些人来帮忙,那些容易搬弄是非,胡搅蛮缠,喜欢八卦的不能找,既然李氏和顾清宛开了口,她便要做好这件事。
  正暗自琢磨着,忽然听到胡大娘讥讽的话,当即顾不得多想,便开口维护道:“胡大姐哪里话,清宛丫头可不是会瞎胡咧咧的人。”
  听到这话,胡大娘眼底的不屑又添加了几分,撇了撇嘴,“她不会瞎胡咧咧,难不成她说的是真的?”
  话说到这里,顿了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眼珠子转了转,双手拍腿,大声吆喝了起来,“哟,这可了不得,一天二十文钱,快赶上俺家那口子的工钱了,这事若是真的,村里那些闲散的娘们还不得乐疯喽啊!”
  “还是顾家兄弟宽厚,家里富裕了也不忘咱们这些穷酸人,这么好的活计可是求都求不来呢,比那些个老财主不知强了多少倍,李妹子啊,你往后可有福享喽。”嘴里虽然说着恭维的话,但话里话外的酸气却遮也遮不住。
  郑氏以及旁边的李氏被胡大娘的话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李氏是因为她从以前到现在都只不过是一个农村妇人,没见过多大的场面,忽然间听到这些近似刻薄的话,脸色自然挂不住。
  而郑氏则是懊恼,以前瞧着胡大娘是个好的,谁成想却也是个拎不清的,当即脸色便沉了些,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顾清宛却先她一步,笑吟吟的开口道:“清宛在这里替我娘谢谢胡大娘的金口良言了,可不是嘛,有我们姐弟几个孝顺的孩子在,我娘想不想福都难。”
  显然没料到顾清宛会这么答话,胡大娘略有些讥讽的笑容就那么直直的僵在了嘴角。
  一旁的李氏怕胡大娘面子过不去,吵嚷起来,毕竟是在别人家里做客,不好让郑氏为难,便接着话茬笑着道:“胡大姐别见怪,这小妮子被我们给宠坏了,回去我就好好的说道说道她,大人说话哪有小辈插嘴的份。”
  本来胡大娘还想端着长辈的架势训斥顾清宛一顿,但谁成想却被李氏抢了先,人家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她若是再不依不挠,有理也变成没理了,只好悻悻作罢。
  见此,顾清宛也没有说什么,她知道打从她们家盖好房子后,村里有不少人得了红眼病,别人怎么想她管不着,只要别来招惹他们家人就成,可谁若是眼瞎硬往枪口上撞,那就别怪她不客气,她不介意杀鸡儆猴的。
  “清宛,你说你们家栽种药材,我们帮你家栽种,你还按日给我们工钱?每人每天二十文钱?”坐在一旁的桂婶子脸露喜色的盯着顾情感宛,不太确信自己耳朵听到的话,吊着一颗心轻声问道。
  干一天活就二十文钱,对她们这些从地里刨食的人来说,这工钱一点也不低。
  至于胡大娘和李氏以及顾清宛之间的暗潮涌动已经被她自动屏蔽了,八卦什么的,哪里比得上白花花的银子重要。再者说了,在她看来,胡大娘根本就是吃不到葡萄硬说葡萄酸的心里。
  说起来这种心里她也能理解,想当年顾元河一家在她们顾家村可是数得上最穷苦的人家了,谁成想人家得了好运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可羡煞了村里的一众妇人,好多人都眼红着呢,只不过有人嫉妒,有人只是纯粹羡慕而已。
  听到这话,顾清宛这才抬眸扫向桂婶子,见她眼里毫无讥讽之意,是个难得通透的人,暗地里点了点头,这个桂婶子倒也可以结交一下,人还是不错的。思及此,朝她颔首浅笑,一字一句的道:“对,没错!每人每天二十文钱。”
  再次得到确认,桂婶子一张脸上满是激动的笑意,挨着她坐的连婶子亦是一脸的惊喜,就在两人喜不自胜时,顾清宛又接着说道:“可是我们家不管饭,所以,每人每天再加六文的饭钱。”
  听到这话,两人的眼睛再次一亮,二十文再加六文,那不就是说干一天活就可以领二十六文的工钱?想到这里,桂婶子和连婶子两人不禁握紧了拳头,相视一笑,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呢。
  两人怕错失好机会,忙向顾清宛报名道:“清宛,我和你连婶子一起去给你们家栽种药材,”说着,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忙又保证道:“当然,你放心,我和你连婶子别的不会,地里的活还是一把好手的,不信,问你娘就知道了。”
  顾清宛闻言,朝李氏看去,见李氏点头,方才笑着冲两人道:“那就劳烦两位婶子了。”
  见顾清宛答应,桂婶子和连婶子两人不禁松了口气,脸上的喜色遮也遮不住,瞧得胡大娘眼热不已,她本以为顾清宛是说着玩的,谁成想竟然是真的,她要是早知道是这样,说什么都不会讥笑李氏她们娘俩的,自己心底的那些小心思哪里能比得上白花花的银子啊?要不是自己嘴欠,说不定这会儿她也能像她们俩一样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卖。
  不忍心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的失掉,但一时间又放不下面子,只得先按捺住小心思,想着等李氏她们娘俩走了之后,看能不能请郑氏帮帮忙。
  桂婶子见胡大娘想说又碍于面子不好开口的别扭劲,不由得撇了撇嘴,没理会她,而是拉着李氏闲聊了起来,“李妹子,药草可是个好东西啊,以前怎么不知道你们家还会栽种药草呢?”
  见李氏还和从前那般,没有因为有钱而看不起人,桂婶子放了心的同时,便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要说她在这顾家村也生活了几十年了,顾元河和李氏两人会些什么手艺,她多少还是知道的,她敢确定,栽种药材他们夫妻俩肯定不会,要不然也不会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了。
  ☆、第379章:三年时光(二更)
  这件事情本来就打算解释一下的,现在由桂婶子提了出来,也省了顾清宛不少事,便替李氏开口道:“栽种药草是我爹跟济民堂的郑掌柜学的,也就是年前的事,爹娘没跟外人说过,也难怪桂婶子不知道。”
  一听这话,桂婶子也就不再问了,济民堂她可是知道的,是兰栖县城最大的药房,本就听说顾元河一家与济民堂的掌柜交好,可谁也没想到私交竟然会这么好,连栽种药材这么好的事情都愿意交给顾元河,不得不让她重视。
  见桂婶子不多问,顾清宛也没多说什么,相信这些话传出去,村里眼红的人也能消停一下了,毕竟都是乡下人家,没有那个胆量敢跟济民堂作对,这也是顾清宛这么说的原因。
  又在郑氏家里坐了一会儿,李氏和顾清宛便告辞离开了,回去的路上,顾清宛挽着李氏的胳膊,把自己的脑袋搁在李氏的手臂上,脚下随着李氏的脚步,一步一步朝家挪去,看着树袋熊似的小女儿,李氏翘了翘嘴角,没说什么,对于小女儿的撒娇腻歪她是开心的。
  “娘,女儿明天想去师傅那里看看,虽然师傅她老人家已经仙逝了,但女儿想着,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进了自家院子,顾清宛突然间想到了胡奉书,便歪着脑袋冲李氏道。
  听到这话,李氏沉吟了片刻,点点头,“是该这个理,明天你就去吧,刚好与辰儿一道去。”
  “嗯,我知道了。”顾清宛笑着应道。
  回到家里,顾清宛便一头扎进了书房,把年前准备好的规划书又细细的看了一遍,把该补充的地方补充了一下,等晚上用过膳,便和顾元河顾清璃父子俩商量了起来。
  顾清璃学业重,不能被耽搁,故而那片山头的事情便权权交给了李竹林,李竹森两兄弟,而顾元河则负责栽种药材以及顾家烧烤店。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顾清宛的规划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