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大艺术家 > 第63章
  “我听是听不懂,但是会看。你们没有注意到琵琶和二胡都很美吗,不是一般的乐器。看二胡琴头的雕花,琵琶的木料,再去网上搜一搜,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我师父也是制琴老手了,看了几期,也去现场听过了音色,他说那把琵琶不下于二十万,二胡……二胡倒不算贵,木料也算不得顶级,但请不起制琴的人出山,可以说用作收藏的话,不下于五十万。”
  “卧槽……顺便搜了一下,博物馆居然还有用象牙雕的二胡,一百万……”
  网友讨论来讨论去,越来越多的消息被有心人挖出来。
  “林,林启光?林老?第一个带着民乐团走出国门的那位大师?他是戚茹的师父?”
  这句话一出,不知道林启光的人没什么反应,但年纪大的人却是心头一震。若他真是戚茹的师父,难怪戚茹小小年纪会有这般成就。
  第71章
  林启光直到千禧年之前在音乐圈内都很有名,但千禧年一过,市面上再无他制作的乐器售卖,他也不再给友人写曲,这才让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他。
  即便是那段苦难的日子里,他也一直保持着创作和制器,隐居在临安,虽然不离开,却总有作品传出,身边好友也会替他宣传。但不知为何,千禧年一过,他便无声无息消失。
  甚至许多人以为他过世了!
  如今隐约有了他的消息,崇拜这位老爷子的各大高校中学民乐的大学生激动起来,和导师说过之后,让他们来鉴定。
  “她的手法,似乎是和林老有相似之处。至于那把二胡,没有见到实物之前我不敢妄言。”某位老教授将有关戚茹的全部视频观察过之后,不太确定地说道。
  “您有多少把握?”学生有些激动。
  “七分。不过这姑娘的水平确实高,即便不是由他教导,也可看出她的师父应该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她似乎从来没透露过自己师父的名字。”
  类似的讨论在很多地方上演,在民乐圈内掀起一番小波动。可关注她更多的还是吃瓜群众,因为戚茹又上了一次电视,路人甲正在赶来的路上。
  这次不是民乐之星的比赛,而是一中的高考动员大会。主角也不是她,而是陆景行。
  民乐之星的拍摄和播出之间相隔两期,总决赛是最大看点,为了更好的录制效果,导演提出了变更时间。之前都是一周一曲,这一回时间上更为宽松,三位选手有两周时间用来选曲和练习。
  戚茹原本想用多出来的一个周末加紧练习,却没想到学校安排了动员大会。
  一中的传统是在高考前半个月让高三各班在全校同学面前宣誓,然后高一高二的优秀学生给学长学姐们加油打气。
  戚茹在优秀学生之列。陆景行也在。
  不管优生班还是普通班,每个班选两名,大家站在台上排成三排为即将奔赴考场的同学们送祝福。按班级顺序排,陆景行是一班,排头第一个就是他。戚茹在中间偏右,两人并不在一起。
  等校长在下面抬手示意优秀学子开始时,陆景行往中间一站,底下一片哗然。
  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公告栏看榜的,也不是每个人会‘不经意’路过高二楼的一楼最左侧教室来看这位名人,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
  但无疑,听底下的抽气声和隐约传来的尖叫,约莫是满足了校园小说中完美男主的形象。
  陆景行的发言很简单,有点像是他刚进一中时那六个字的自我介绍。
  “各位学长学姐,希望你们高考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即便班主任交代他尽量多说些话,甚至让他准备演讲稿带着念,他只当耳旁风。
  就这么一句。因为他自己不紧张,也并不觉得高考可怕,以至于当初班主任找上他时他还觉得很可笑。
  不过是一场考试,何至如此。但全校皆如此,他只好答应下来。他并没有准备多少话,讲完这句之后,全场有一瞬间的寂静。
  底下的人在等他接着说,他却打算转身回到队伍中,换下一个讲话。他脚下生风,转身之后并未看见副校长和年级主任以及班主任拼命给他使眼色。
  校长的脸黑了。
  ‘希望你们考试顺利’这样的话语,一般用在结束语中,谁能想到他开头便是这个,一句话就能结束。
  底下诡异地继续寂静,排在他身后的男生张大了嘴,茫然往前走,差点忘了自己要说什么。
  他一开口,底下就笑了起来。浓浓的方言味打散了刚才诡异的氛围。
  动员大会现场是有记者和摄像机的,这一段当然被放在了本地新闻上,而报纸上,则出现了陆景行英俊的正脸。
  于是网上有了一个话题为#谁说理科男都是四眼傻呆#。刷这个话题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在底下嗷嗷叫着等他上大学追求小学弟。
  然而新闻还出现了一幕。结束动员大会后有人采访正往教室走的学生,而后方背景中出现了一男一女。
  他们似乎没发现自己入了旁人的镜头,挺拔的男生正低头握着女生的手吹气,神色认真,周身却似乎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女生咬着下唇皱眉,一只手捏着男生的衣角下摆,忽然眉头一松,欢快地笑了起来。
  脸颊右侧的酒窝深深陷了下去。
  “我赌五毛被采访的这个眼睛仔是单身狗。”
  “啊啊啊激动,后面那对看起来好甜好苏我的小心脏要小帅哥吹气才能活过来。”
  “……觉不觉得这两人有点眼熟?”
  “……有点。”
  “啊嘞?这不是戚茹?民乐之星那个,一中的学生。”
  “啊嘞?这不是陆景行?优秀学子,各种拿奖的那个?”
  “啧啧,还以为他们是好好学生,没想到也玩早恋。”
  只是让陆景行帮忙拔了个木刺的戚茹没想到能因为这个上电视,还被人说是早恋。国内的校园对这两个字十分敏感,甚至还有高中让学生在桌上画三八线,不允许男女一起在食堂吃饭。
  家长们听见这两个字也如临大敌,总想着拆散,换班,甚至替子女转学。
  ……然后两人就被叫到了年级主任的办公室。
  “老师,我们两真没什么。就是以前的同学而已,分班之前我们座位隔得近,关系比较好,你别听其他人瞎说。”
  戚茹简直无语。她一个内心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怎么会打未成年的主意!哦,不,陆景行比现在的她大一岁,成年了。
  “真的?”
  “您想想,我忙着学习和练琴,挤不出时间啊!”戚茹无奈。她整天忙忙忙,连陪戚奶奶的时间都少了很多,没有多余的能分给‘男朋友’。
  见几位老师还不相信,戚茹只能补充,“我和他算是师兄妹,因为在同一个老师那里学乐器,平时他对我比较照顾而已。”
  年级主任若有所思,说道:“这样啊。确实,你们可都是我们一中最优秀的学生,不能给学校抹黑。其他时候我不管,在学校里尽量少在一起碰面,慢慢的流言就消失了。很快就高考了,别让其他人因为这个影响了考试心情。”
  陆景行太阳穴一跳,别说他们暂时还没什么,就是有,为什么能影响别人。那也该怪那个人心态不好吧。
  “您放心,那本来就是一个意外。因为手指不小心被木刺扎到,正巧他在一边,才让他帮忙拔了一下。谁能想到附近有记者在采访……我们两本来就不在一个楼层,平时即便是想碰到也很难的。”
  主任点头,看陆景行闭着嘴不说话,想到他连演讲都不怎么开口,泄气地挥挥手,让他们走了。
  陆景行虽然不开心,但之后也尽量避免和戚茹见面。网上的言论无法遏止,由学校出面说明了一下两人只是同学,至于网友信不信,那就不是他们的事了。
  带着旁人暧昧的打量眼光,戚茹就这样,在高考的一周前穿着校服,素颜上阵,坐在了电视台的演播厅中央。
  第72章
  决赛演播厅,现场座无虚席。
  现场工作人员都打起精神,力求完美完成每一个环节。总导演指挥,场务穿梭来穿梭去。台上有三个座位,三把座椅摆成三足鼎立的姿态,每个座位前有一架麦克风。
  底下的观众窃窃私语:“这是要三个一起上场?一般不都是在后台?”
  “应该是有合奏吧。你想啊,节目时长固定,五强的时候还勉强能凑够一个半小时,三个人怎么样也凑不够的。这又没有淘汰赛,复活赛之类,恐怕后面还有别的节目。”
  “也是,五强的时候还有评委来主动上台演奏,冠亚赛应该更有表演看。说不定就有那两位评委演奏民乐,然后渠义唱歌。说起来他在台上当评委那么久,都没听过他唱歌呢。”
  “要是他能开口唱,还省了我演唱会门票钱……”
  讨论声在突然响起的音乐声中慢下去。
  现场的音响中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第一个评委从舞台最右侧往中央走,似有群鸟伴随,干冰喷开,飘飘渺渺,广袍披身,犹如仙人。随即笛声低了下去,最左侧又出来一个男人,腰间固定着一把高胡,随着右手一推一拉,也缓缓走到舞台中央,与另一人汇合。
  观众们似乎能听见高山流水,百鸟争鸣,突然场景变换,又见到猴群闹林,山中虎啸,然而百兽消声,冬雪覆盖大地。最后又见风吹麦浪,眼前一片金黄的丰收。
  笛声断了,二胡声慢了。现场静了下来。
  “好不好听?美不美?要不要给我们的老师热烈的掌声!”一个错眼,支持人不知从何处飘来,站在了两位评委身前。
  “嗷……”气氛忽然沸腾起来,台下掌声雷动。
  “献丑了献丑了。”双手握笛的老师微微笑着,眼底却漾着得意。
  “您谦虚了。刚才听您这么一演奏,我突然觉得前二十多年白活了,居然从没去听过民乐演奏会。不过今后,肯定是哪有演奏会,我就往哪跑。”
  拉高胡的那位评委也笑了,“说定了,说不得日后我们演出前就瞄瞄观众席上有没有你。”一场演奏会门票可不算便宜。
  主持人接话道:“所以我这不是抢着来当主持人嘛。不但能免费听,说不定回去台长还能给我加工资。”然后视线转向摄像机,真诚地说,“台长,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可不能忘了我日后的门票钱。”
  观众又是一阵哄笑。
  场面话说了一番,导演点头示意主持人,主持人这才慢慢转移话题,到了选手身上。
  “好,那就让我们的评委老师回到评委席。接下来的选手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把椅子还在原地,戚茹第一个坐在了右侧。
  素面朝天,一身朴素的校服,手指甲剪得干干净净,脚上穿着一双最普通的小白鞋,双腿微微张开架着一把二胡。她摸了摸琴头,拨了拨弦,微微闭眼,见导演和评委老师都点了头,右手微微动了。
  极度的低音作为开头,场面似乎很压抑,听的人心头沉闷。
  阳光被乌云遮住,淅沥沥的雨声响起,可才下了一阵又忽然放晴。教室钟埋头学习的学生抬起头来,被难题困住的脸上也忽然有了笑容。他合上了书本,撑着脑袋看窗外,看操场上欢快上体育课的学生,看远方的大学。
  二胡声音放慢,接连的慢弓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只是一眨眼。宽阔的考场中,急促的铃声响起,有人交卷,有人匆忙补写。一场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考试结束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在哭,有人在向楼底下扔书,有人抱着家长大笑。
  人生百态,从这二胡声中窥见一角。
  结尾是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打马远去,归来仍是少年。
  这首曲子很陌生,没人听过。评委席上的四位评委都微微皱起了眉头,做出一副苦恼的模样。要不是知道正式比赛前有一场彩排,戚茹还真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演奏的是什么。
  台下的观众还在等着评委点评,却见台上左侧又多了一位老大爷。腰间别着一根笛子,一屁股坐下,才把笛子抽|出,手指按上笛孔。
  他放开了一根手指,然后两根,三根,全部松开后又忽然合上,开始一阵急促的花舌。
  江南风味的《姑苏行》似乎被他吹活了。寂静的园林里涌入一丝生气,秀美的风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漫步其间,怡然自得。
  现代化的舞台叫他这么一吹,似乎就变成了江南。缓缓的,慢节奏的生活,抛去了工作上的不顺心,抛去了尔虞我诈,心中只有自由,只有悠然。
  中间部分又忽然欢快起来,长街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嬉笑打闹声不绝于耳。一连串的叠音似乎完全难不倒老大爷,他吹的欢快,表情全是享受。
  结尾又慢了下来,一切重归于平静。
  两人演奏完都坐在原地,没有离开。身边就坐着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老大爷还能正常发挥,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