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古言 > 镜明花作 > 20
  晴空如洗。
  这是个出远门的好天气。
  李临为肖宗镜和姜小乙此次丰州之行挑选了马匹,送行之时对姜小乙道:“果然被我言中了,你接到大活了。”他撇撇嘴,又道:“不过你才来几天啊,大人就要单独带你出门了。此次任务如此重要,可是个立大功的好机会。”
  肖宗镜还在房里整理东西,姜小乙跟李临在外院调侃。
  “什么味?我怎么闻着酸吧拉几的,为什么带我?想来是觉得我最顶用吧。”
  李临手掐她脖子,咬牙切齿道:“臭小子!蹬鼻子上脸了你!”
  不仅李临,营房内,谢瑾对于肖宗镜要带姜小乙去丰州的决定也颇有微词。
  “军饷之案事关重大,你怎么挑了这么个人去?徐怀安呢?周寅呢?就连李临都比他稳妥!”
  肖宗镜道:“我自有我的考虑。”
  他语气浅淡,似是不想多谈。谢瑾知道肖宗镜做事一向深思熟虑,且他绝不会拿这么大的案子开玩笑,虽心中有所不满,但也没有再提异议。他思索片刻,道:“敢劫军饷,必是穷凶极恶之徒,你一定要小心。陛下给了你调动驻军的权力,必要之时就调兵相助,务必要找回军饷,查明赵将军下落,为陛下分忧。”
  肖宗镜:“我知道,这一趟少说也要月余,天京城的事就辛苦你了。”
  谢瑾:“职责所在,何来辛苦。”
  肖宗镜从房间出来,见姜小乙和李临还在外院闹,你踢我一脚,我怼你一拳,好不热闹。
  “小乙,走了。”
  姜小乙同李临周寅等人告别,与肖宗镜一起离开了皇宫。
  天京城内繁忙拥堵,暂时骑不了马,两人牵着马匹朝城外走。肖宗镜记挂着军饷的案子,走一路想一路,而姜小乙却不怎么在意,只知道是出来放风了,走走停停看热闹,路边卖什么新奇玩意她都要去瞧瞧。
  她不仅自己瞧,还想拉着肖宗镜一起瞧,可几次暗示下来,肖宗镜都没什么反应,她的兴致也淡了,默不作声跟在他后面。
  走到一条小河边,姜小乙忽然开口。
  “大人。”
  肖宗镜回头,姜小乙在自己的行囊里翻了翻,掏出一件包着靛蓝方布的长长的物品,递给肖宗镜。
  “这个给您。”
  肖宗镜接过,从入手重量和质感判断出,这是一件兵器。
  但他还是问了一句。
  “这是何物?”
  姜小乙道:“我上次跟李临出宫时在路边碰到的,您平日没有武器傍身,我看这剑做工还凑合,就买回来了。”
  肖宗镜笑道:“哦?送给我的?”
  姜小乙:“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肖宗镜打开方布,看着手中之物。
  “剑。”
  越到里面就越湿,说明剑鞘和手柄近期浸过水,还没来得及晾干。
  想起昨夜姜小乙在金水河里的表现,肖宗镜又在心里叹了口气。漆黑的玄阴剑置于阳光之下,肖宗镜拿手里掂了掂,随即抽出——
  其实,挑选这个时候送剑,姜小乙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首先是肖宗镜最近被军饷的案子弄得十分严肃,营内人多热闹还好,现在就两个人,她不太适应。再来就是昨夜这宝剑无故发光一事,玄之又玄,不好解释,如果白天送出去,多少可以掩饰一下。
  她没想到的是,这玄阴剑光天化日被肖宗镜拔出,依然发了光。而且这一次的光芒更亮,也更为持久,不像昨夜一闪而逝,光芒平和稳定地包裹着剑身,发出清凉寒意。
  肖宗镜眼眸微眯,此剑绝非凡品。
  “这剑是你在路边碰到的?”
  姜小乙坦然道:“是啊。哎呦,这……”她做作地捂住嘴,“是小的眼花了?这剑怎么还发光了呢?买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啊。”
  肖宗镜不言,定睛看着玄阴剑,右手持剑,左手成剑指,置于宝剑底部,轻轻抚过。
  随着他手指过处,光芒渐熄,露出锋利而平滑的剑身。
  肖宗镜看了许久,抬起眼。
  “小乙,这东西不一般,你究竟从哪里得到的?”
  姜小乙嘴硬道:“就是上次跟李临出宫时买的啊。”她心想,从某种层面上讲,她这话说得也没错。
  肖宗镜:“从谁那买的?”
  姜小乙:“一个外地商人。”
  肖宗镜:“多少钱?”
  姜小乙:“六两。”
  肖宗镜:“……”
  肖宗镜面无表情,空中随意一挥,旁侧的一块大石头像豆腐块一样,被他一剑劈到底。
  他再问:“六两?”
  姜小乙咝了一声,神色如常道:“卖家不识货。”
  肖宗镜深吸一口气。
  “姜小乙。”
  这都直呼全名了,姜小乙赶忙拿出装傻充愣的本事。
  “大人,小的不敢骗您,这真是在路边买的,我也不知道那人为何如此贱卖。啊……我知道了,赃物!这东西一定是赃物!不过不要紧,就算是赃物,到我们这也不知倒了几手了,苦主找不到我们头上的。”
  肖宗镜听得是哑口无言。
  姜小乙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望了望天,道:“竟然都这个时辰了,大人咱们赶快上路吧,可别误了正事。”
  说完,牵着马跑掉了。
  肖宗镜看着她的背影,最终还是跟了上去。
  出了城,一路向南。
  姜小乙早早就领教过肖宗镜赶起路来不要命的架势,渴了饮泉,饿了啃饼,跋山涉水,片刻不停。
  一天下来,姜小乙尾巴根的皮都快磨掉了。
  夜幕降临前,他们赶到一座小村落,村子里只有百十户人家,夜里房门紧闭,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他们来到村子南边的驿站。
  驿站与客栈不同,只供官家使用,可以歇脚换马,不过居住方面的条件相对就简陋一些了。
  肖宗镜向驿长出示符牌,驿长带他们来到二楼客房。
  肖宗镜走到门口才想起来,如果不做特殊要求,驿站大多都是多人拼房住的,他站在原地尚有些犹豫,姜小乙已经大踏步走进去了。
  “大人,任务要紧,还是快些休息,明日早点上路。”
  肖宗镜:“好吧。”
  驿长点燃两盏烛灯,照亮简朴的屋子。
  姜小乙放下包裹,落座歇脚。
  不一会,又来了个驿卒,端来些许饭菜,一盘酱肉,又补了一床铺盖,关好门离去。
  肖宗镜道:“先吃东西吧。”
  姜小乙饿极了,埋头开吃,一阵风卷残云后抬起头,见对面肖宗镜不紧不慢地夹着菜。他的吃相也称不上多斯文,只不过清清淡淡,跟自己全然不同。
  她舔舔嘴唇,嘴里的肉不自觉地嚼得慢了些。
  吃过了饭,肖宗镜把桌椅拖到一旁,余出空间,将铺盖铺在地上。
  姜小乙见了,忙道:“大人,还是我睡地上吧。”
  肖宗镜摇摇头,出门让驿卒烧了两盆热水,简单洗手擦脸后,吹熄了灯,合衣躺下。
  “早些休息,明日寅时出发。”
  姜小乙钻进被子,凉丝丝的,她蜷缩成一团,躺了片刻,悄悄往肖宗镜那边看。
  黑不溜秋,什么都看不清楚,她集中精力,勉强能听到肖宗镜沉稳绵长的呼吸。
  她一下一下听得昏昏欲睡,就在这时,肖宗镜忽然开口。
  “小乙。”
  姜小乙迷迷糊糊,还以为是幻觉。
  肖宗镜:“知道你没睡着,应个声。”
  她这才清醒过来,忙道:“大人有何吩咐?”
  肖宗镜:“我有话想和你说。”
  姜小乙支起身子,道:“有什么话,大人请讲。”
  肖宗镜:“我好像还从未与你提起过营里的规矩。”
  姜小乙微微一顿,心说他果然没有相信玄阴剑的说辞。
  肖宗镜:“我知你从前是江湖人,而且以你这习性看,想也不是安分的江湖人。”
  姜小乙急着道:“大人,不是的,我……”
  “不过,”肖宗镜打断了她,“你不用担心我会约束你,一来你进营情况特殊,一部分也算是我的失职。二来我也的确需要你这份与寻常公人不同的机敏。”
  说到这,肖宗镜坐了起来。
  他们在黑暗之中面对面,从姜小乙这边看,肖宗镜盘膝而坐,像是夜幕下一座岿然的山峰,他的眼神就是那夜山间流淌的寒泉。她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他邀请她的那一晚,他的话也像那时一样,不急不缓,打着商量。
  “所以,我不会查你的来路,也不会限制你的作为,我允许你剑走偏锋。但是小乙,家有家规,你得答应我,心中要有分寸,至少在营内期间,你不能失大节。”
  他讲得认真,姜小乙听得也认真。
  肖宗镜:“你这么聪明,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
  姜小乙想了想,道:“大人,虽然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道上也有道上的规矩,红眼耗子出油盆,吃里扒外这种事,放哪都是要掉脑袋的。我自从决定跟您的一刻起,就绝不会有二心了。”
  肖宗镜闻言点头。“好,我信你。”他拿起枕边的玄阴剑。姜小乙忙道:“这剑真的没问题,大人就放心用吧!”郭绩不办事,买卖没做成,那这剑就等于还是刘大千的。现被明码标价拿出来做生意,她干了活,拿报酬,实属天经地义。
  肖宗镜看她郑重而急切的眼神,笑道:“你别这么激动,剑我收下了。”姜小乙见他松口,心中一喜,趴回被子里。肖宗镜看着手中宝剑,低声道:“剑乃兵中君子,百炼之钢,秉天下正气,无妖不斩,有秽皆除。希望我们这次丰州之行也能借此吉寓,斩奸除恶,一切顺利。”
  姜小乙道:“定是可以!”
  肖宗镜抬眼看她,微一抱拳,轻笑道:“那在下……就多谢小姐赠剑了。”
  这一夜,姜小乙睡得格外踏实。
  第二天早上,她是被鸡的打鸣声叫起来的。
  她模模糊糊睁开眼,发现肖宗镜早已收拾妥当,正坐在桌旁喝茶。他的坐姿总是很好看,看似放松,却是腰背笔直,透着埋在骨子里的挺拔。
  太阳还未升起,屋内仅有一点青色的微光,与肖宗镜清淡的神色很是相配。姜小乙见他在发呆,就偷偷看了一会。
  他半杯茶喝完,淡淡道:“赖这么久还不起?”
  姜小乙连滚带爬起来了。
  就这样,一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他们终于在六日内赶到了丰州。
  进城之前,肖宗镜先把这案子详细地给姜小乙讲述了一遍。
  说是详细,其实也没什么内容,这次劫案十分离奇,没有目击者,没有活口,也不见任何尸首,连具体的案发地点也无法确认,只能大概定在冀县附近。
  这次负责押运军饷的是南军名将赵德岐,武艺高绝,连肖宗镜也敬佩三分。原计划与他随行的有三百多名士兵,但是因为前线急需粮草,赵德岐怕行军太慢,亲率卫队五十余人,抄秘密粮道押运粮饷。虽然人数少了很多,但这些都是训练有素,可以以一当十的精兵,竟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那条临时改的秘密粮道,具体在哪,无人得知。冀县县令蔡清派人沿途搜寻,始终没有线索。蔡清似乎是个难得的好官,觉得此案难辞其咎,查不出结果,竟自尽谢罪了。
  案子刚到手时,谢瑾分析过,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坏的猜想……就是赵德岐叛变,带着军饷投敌了。但肖宗镜从未做这样的怀疑。首先,没有任何一支敌军传来接收赵德岐的消息。另外,赵德岐的家眷都在天京,他不会全无安排就这么走了,那等同置全家老小于火海。而且,就算他真的决定抛家弃子,背主投敌,也不可能只带五十个人。现在军队都在前线,尤其是跟着他南征北战的私人卫队,人数近三千,都是生死过命的兄弟,赵德岐要走至少该把这支队伍一起带走。
  还有一点,也是肖宗镜不愿怀疑赵德岐的理由。
  赵德岐与他的父亲肖谦曾一起在军中任职,是关系密切的挚友,儿时也曾指点过他的武艺。在肖宗镜心中,赵德岐与杨亥一样,是忠君报国的良将,他不相信他会背叛朝廷。
  “所以我们此行就是来抓劫匪的?”姜小乙问。
  肖宗镜道:“劫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军饷找回来,还有查明赵将军的下落。现在南军正在与贼军交战,军心不能乱。记着,我们动作一定要快。”
  姜小乙眺望远处繁忙的丰州城,转了转手里的缰绳,利索地应道:“懂了。”
  ※※※※※※※※※※※※※※※※※※※※
  明天入v,双更,请爸爸们赏口饭吃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