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盛唐烟云 > 第179章
  第六章 大唐 (三 上)
  “拼了罢,即便最终要下地狱,也得拉上姓王的一起去!”长安城里,西京留守张通儒挥舞着胳膊,满脸绝望。
  “拼了,拼了。咱们即便把长安城一把火烧城白地,也不能让它落到安西军的手中!”同样绝望的脸色,展现在每名守将的脸上。大伙紧缩眉头,咬牙切齿。
  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众人不恨闪击潼关,彻底将长安推入绝境的郭子仪;不恨半途而废,带着自家兄弟逃回草原的阿史那从礼;也不恨拥兵自重,从背后捅了大燕国一刀史思明;唯独对驻扎在城西的王洵王明允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当年王洵在永乐原一举击溃孙孝哲,天下人早就对李唐复国的事情不再心存奢望,各地叛乱不会蜂拥而起。如果不是王洵在黄帝陵前逼退了崔乾佑,伪帝李亨也早就成了大燕国的阶下囚,失去了效忠对象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也就变成了没头苍蝇,无关痛痒。如果不是王洵率军堵住了长安向西的通道,各路诸侯也不会看出大燕国的孱弱,更没胆子像狼群般主动围拢过来,露出雪亮的牙齿。如果不是王洵.......
  总之,姓王的家伙就像一颗魔星,在大燕国的气运如日中天之时,猛然从高空落下。压断了大燕国的气运,压垮了大燕国的龙脉,压得大燕国君臣上下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连呼吸都倍觉艰难。
  太沉重了,太沉重了,千钧、万钧、兆钧.......。那威压没有实际形状,却像风一样无处不在。顺着铠甲的缝隙渗透入皮肤,穿过肌肉,一直渗透入骨髓,渗透入灵魂深处。更可怕的是,这分威压还在与日俱增,从最初的战略防御到后来的战略反攻,从堵住长安城的西门不准守军进出,到现在整治器械随时准备破城,每一天,都没有放慢紧逼的步伐。而大家伙的反击,则怎么看怎么像垂死挣扎,一次比一次孱弱,一次比一次有气无力。
  他毁了安禄山父子的雄图霸业,也毁了在座诸将的荣华富贵。所以,大燕国可以放弃长安,可以放弃京畿各郡,可以放弃潼关天险,却一定要把这块压在命脉上的魔星搬开。为此,哪怕是付出城中所有守军的性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否则,早晚有一天,他会将整个大燕国活活碾成齑粉。
  杀,杀了他!当着天下英雄的面而,用横刀将其剁成肉酱。用马蹄将其蹋成碎泥。仇恨最容易烧红人的眼睛,整个节度使行辕都是一片沸腾。杀,杀了他。咱们早就该这么做。当初若不是顾忌着会丢掉长安城,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下场。
  流火的盛夏,西京节度使行辕内却因为众将眼里的恨意,变得有些寒气迫人。很多站在门口的侍卫都悄悄地将脚步向外挪动,以免被帐篷里的寒意波及。更有甚者,干脆将目光投向城外的晚霞,试图从那燃烧的云彩间,寻找一丝温暖。
  “咱家早就提醒过大伙,一定不要让老虎长出牙齿来。即便不要长安城,也得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可就是没人听咱家的。如今此子非但牙齿长齐了,连翅膀都生出来了。想除掉他,谈何容易?”在场所有人中,最为痛恨王洵的,当属边令诚。本来凭着侍奉过两位大唐皇帝陛下的苦劳,边令诚还有机会弃暗投明。可王洵偏偏明确要求两位皇帝除掉当初所有陷害封常清的人,以解安西军将士心头之恨。如果此刻边某人胆敢跑回灵武或者蜀中去,恐怕立刻会被李家父子砍了脑袋,当做蒲包送到王洵的军帐中,以显示朝廷对这位统兵大将的器重。
  “就是么,早知他会成为我朝心腹之患,当初大伙就该豁出一切去杀了他!”
  “的确如此,当初,我等太小瞧这位后起之秀了!:
  他的话引发了一片共鸣,很多将领回忆起一年多来跟王洵的交手经过,都是懊悔不已。其实在一开始时,长安守军与安西军在实力方面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并且还一度稳稳超过了对方。然而无论是当年的西京道节度使孙孝哲,还是现在了大燕国征西将军李归仁,都没有不惜任何代价与对方殊死一搏的勇气。而王洵正是利用了孙孝哲和李归仁两个患得患失的心态,才稳稳地在长安城外站稳了脚跟。
  “此人的确不得不除,但关键是,如何才能找到机会将其除掉,如何才能把他跟郭子仪等人分割开来!”作为统筹所有守军的主帅,李归仁当然不能跟着众将一起说丧气话,拍了下桌案,沉吟着道。
  这句话,又令节度使行辕中的喧嚣声迅速低沉了下去。王洵所部的安西军虽然骁勇善战,实际数量却并不多。大伙如果纠集起城中所有兵力,拼死一搏的话,未必不能拼个两败俱伤。但眼下郭子仪手中,却握着整整十五万大军。如果大伙决定统帅全部兵马出城去与王洵拼命,郭子仪不可能不像饿狼一样从侧面扑上来。
  这姓郭的老家伙可不是南线的许叔衡、贺兰进明等。南线的许叔衡与贺兰进明等可以因为利益纠缠,对睢阳守军见死不救。姓郭的老家伙却不可能任由大唐朝最锋利的一把刀,折断在他自己面前。
  更何况最近半年多来,王洵也曾多次对郭家军仗义援手。远的且不说,就说三个月前李归仁与郭子仪交手那次。本来李归仁瞅准了郭家军组成复杂,彼此之间的配合缺乏默契的缺陷,已经将胜券稳稳地抓在了手里。却不料关键时刻,王明允又带着西域骑兵出现在了战场上,接连砍断了李归仁的两面帅旗,硬是将郭家军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经此一役,老狐狸郭子仪与小狼崽王洵彼此之间再无隔阂。互相呼应着,将长安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洛阳方面派遣兵马来援,首先要遭受郭子仪的全力拦阻。而长安城内的守军稍有异动,就会遭到安西军的迎头痛击。
  三个多月来,大燕国试探着向长安派出了许多股援军,可是没有一路能突破郭子仪布下的重重防线。长安城内也多次派遣信使,向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同僚、盟友请求军队和粮草辎重方面的支援,也没有一位信使,能活着再返回城里来。
  老狐狸熟于军务,麾下兵马众多,做事四平八稳。小狼崽子武艺超群,手握天下至锐,做事干脆利落。这一老一小,就像曾经配合了多年的亲兄弟般,把套在长安城外的包围圈越拉越紧,越拉越紧,慢慢断绝了守军的所有生机与希望。再这样下去,即便不强行攻城,守军也会自行崩溃了。
  坐困愁城,众将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绝望。对王洵的恨意,也越集聚越深。这种仇恨就像深藏在地面下的猛火油,稍微溅上一点火星,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并且在烧起来后,就要毁灭周围所能波及的一切物品,不分敌我,亦毫无规律和理性可言。
  “郭子仪老贼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咱们跟安西军拼个同归于尽,可他手底下的人,却未必都这么想!”见大伙都被李归问住,边令诚又清了清嗓子,阴恻恻地提议。
  “他手底下的人?!”对于溺水者而言,即便明知漂在眼前的只是一根稻草,也会牢牢地握在手里。征西将军李归仁眉毛迅速往上跳了跳,大声命令,“你的意思是,利用郭子仪麾下那帮将领,拖住他,让他无法及时分兵相助,从而为咱们和安西军决战创造机会?!”
  “属下只是大着胆子想想,如果此事处理得当,或许,咱们不但能拼垮安西军,还有突出重围的希望!”为了保住自家性命,边令诚连自谦都顾不得了,接过李归仁的话茬,快速回应。
  “说说看!”李归仁的眼里猛然闪起了两道寒光,点点头,大声命令。
  “那王洵王明允向来跋扈,除了郭子仪、李光弼和薛景仙三人之外,从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里。即便是当年安西军的老上司,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冷眼相对!”凭着收集到的信息和对安西军本身的了解,边令诚冷静地分析。
  刚才还在绝望中的众人,纷纷将目光转过来。带着几分期待之意看着边令诚,静等他的下文。老太监在玩弄阴谋诡计方面的造诣本来就极深,此刻情急拼命,更是满口毒液乱飞。只见他吐着猩红色舌头,扬着三角形的脑袋,滔滔不绝地补充:“还有回纥的叶护王子,据说因为疏勒等地的归属问题,已经跟王洵争执了无数次。迟迟都没能争出个确定结果来,更是巴不得王洵现在就死。如果我们选个合适时机,比如说月初的黑夜,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鼓噪而出。短时间内,谁也不能判断咱们的主要突围方向是哪边。而过后即便判断出来了,只要我们摆出只跟安西军拼命,不会牵扯他人的姿态。想必有很多人,巴不得能看着王洵栽一个大跟头!“
  第六章 大唐 (三 下)
  第六章 大唐 (三 下)
  此时此刻,堵在长安城外的王洵压根儿不知道城内的叛军已经准备狗急跳墙。即便知道,他也不会太在乎。自从永乐原之战后,安西军已经跟不同的对手打了近四十仗,一直赢多輸少。从上到下,都开始打心眼里蔑视对手。况且现在的安西军规模已经扩张到三万余人,实力已经远非当初可比。
  他在乎的是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攻入长安,才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最小的破坏。作为曾经横扫药刹水两岸,姓名可止小儿夜啼的悍将,王洵早就不相信世间还存在什么秋毫无犯的王者之师。哪怕是一支队伍的主帅心肠再慈悲,哪怕是军纪制定的再严明,也需要具体的人去执行。而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的人,行为往往与禽兽相类似。最接近于本能,也最难被理智所约束。
  但是想保全长安城也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今驻扎在长安周围的,已经不止是安西军一家。李光弼所统领的河东军、郭子仪所统领的朔方军、王思礼所统领的灵武军,薛景仙所统领的陈仓军,还有回纥叶护王子所统领的部族骑兵,都耀武扬威而来,准备给予城里边的叛军最后一击。
  先入长安者封王,光是灵武朝廷的这个许诺,就足以让各路兵马的主帅热血沸腾。况且传闻在长安城里边,还堆积着叛军从各地劫掠而来的大量金银珠宝。这些黄白之物无法在短时间内为叛军换来铠甲器械,粮草辎重,却足以让攻城者烧红眼睛。一旦某路兵马因为无法满足贪欲把目光转向城中的普通百姓,后果将不堪设想........
  半年多来,王洵与各路友军交往甚密,早就对这几支友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据他所知,除了郭子仪的朔方军纪律还算严明之外,其他各路盟友恐怕都不怎么样。特别是叶护王子麾下那十几万回纥武士,无论在战场上还是战场下的行径,都与一群马贼差不多。只不过这群马贼手里拿着灵武朝廷的邀请函而已。
  王洵不希望让长安城落到折柘、俱战提同样的下场。眼前这座城市是他的故乡,里边居住着他的街坊邻居,自幼一起长大的玩伴儿。里边的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巷,都留着他生命中最温馨、最美好的记忆。如果让长安城毁于兵火,他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心安。即便日后走得再远,偶尔回过头来,都会被废墟上的青烟刺得痛不欲生。
  他把自己的担忧说给联军名义上的主帅郭子仪听,希望郭老将军能找出一个比较稳妥的攻城方案。结果素来以睿智多谋而闻名的郭老将军,却也是一筹莫展。“郭某只能尽力而为......”看着王洵失望的眼睛,老将军艰难地承诺,“只能尽力。骠骑大将军你也知道,咱们手中的好几支兵马,自打建立那天起一直就没开过饷。而长安城已经沦陷了一年有余,里边很多人家与贼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
  “郭帅莫非认为,朝廷当年放弃长安的责任,要算在城中百姓头上?”没等郭子仪把话说完,王洵心头的怒火便冒了起来。“逃命时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连声招呼都没敢打。难道让城里的平头百姓们不投降,一个个拿脑袋瓜子去硬顶曳落河的狼牙棒么?!”
  “这是哪里话来,哪里话来!”饶是早就习惯了王洵的直接,郭子仪依旧被憋得额头青筋直冒。“当日,当日,当日的事情,罪魁祸首乃杨国忠。而现在,老夫,老夫也没说过长安城的每个百姓都有从贼之嫌,只是,只是很难,很难找到,找到一个两全之策而已。你且容老夫再想想,再想想,反正攻城也不急在,急在一时。”
  说着话,他举起茶盏喝水,目光无论如何也不肯与王洵再次相接。
  王洵知道自己继续追问下去,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答案。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起身告辞。郭子仪讪讪地陪着他走出中军帐外,目送着他的背影与战马去远,脸上的惭愧之色忽然消失,笑了笑,大步转回。
  “那厮也忒嚣张了。父帅即便不想为难他,也得给他吃点儿苦头吃才行,否则,今后谁还把您放在眼里?!”一直跟在郭子仪身边的郭晞看不惯王洵的跋扈,咬牙切齿地提议。
  “他错了么,我怎么不知道他错在哪里?!”对着自己的亲骨肉,郭子仪一改先前的迂腐和木讷,先在儿子头上用力拍了一巴掌,然后才笑着补充,“若是长安城真的毁于兵火,为父即便被封了王,千载之后,也难逃一个骂名。而咱们郭家,也早晚都得为此付出代价。唉,怎么说呢。陛下当初为了拯救大唐,一些手段未免太......”
  不愿指摘君主的过错,他摇了摇头,尽量将语气放得婉转,“未免太急了些。好在如今有安西军在前面顶着,一些疏漏还有弥补的余地!”
  郭晞一直跟在父亲身边为将,知道父亲话语里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只是仍旧咽不下这口气,咬了咬牙,继续说道:“安西军的确功劳很大,可朝廷也给足了他门好处。光是国公、郡公之位,就封了足足五个......”
  “他们要是真的在乎这些虚名,又何必大老远从葱岭西边赶回来。只要把疏勒往回纥人手里一塞,自己关起门来称王,称帝,朝廷又能如何?!”郭子仪看了儿子一眼,有些不高兴地打断。
  比起安西军主帅王洵,儿子郭晞差得的确有些远。非但能力、阅历方面多有不及,即便在心胸和眼界上,也很难望对方项背。这令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头难免有些不舒服,越是比较,失落感越为强烈。
  “他,他就,就不怕.....”郭晞感觉到了父亲的不快,缩了下肩膀,小声辩驳,“反正,反正我看不惯他对您的那种态度。硬梆梆的,好像咱们郭家欠了他一般!”
  “你会用刀么?”郭子仪耸耸肩,微微冷笑,“刀身若是不硬,怎么拿来砍人?”
  第六章 大唐 (四 上)
  第六章 大唐 (四 上)
  带着几十名亲卫,王洵风驰电掣般赶回了自家大营,满脸愤懑。
  平心而论,他不该如此失礼。在与郭子仪交往这几个月来,无论是他还是安西军,都从郭子仪这位联军主帅身上获益甚多。然而今天,对方的某些想法,却彻底超出他的容忍底限,让他根本无法压制住自己的怒火。
  长安城是他的家,他的逆鳞。无论是谁想毁坏这里,都必将承受他的报复。即便此人地位再高,行事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叛贼在长安城内为非作歹,把他们赶走便是王洵的责任。如果郭子仪胆敢带着麾下兵马趁火打劫的话,王洵不在乎拔出刀来,挡在各路友军的战马之前。
  “你带几个人,把营盘南北两侧的鹿柴加固一遍,别留任何疏漏!”叫过心腹手下方子陵,王洵低声吩咐。
  “嗯——诺!”方子陵少做犹豫,立刻拱手领命。
  如果长安城中的叛贼前来偷袭,只可能出现在西面。从其他三个方向来的,当然是友军。然而方子陵不会问王洵为什么要对友军加强警戒。他现在受封为郡公,整个人的前程与性命都与王洵联系在了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你带几个人向咸阳、华庭、汾州一代巡视。保证咱们的粮道。”叫过同样面带困惑的魏风,王洵继续吩咐。“速去速回,顺便从朱将军手里,把新训练的那五千兵马也调过来!”
  “诺!”魏风毫不犹豫地答应。从民壮头目到三品将军,他在王洵帐下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博取了别人几辈子才能获得的荣华富贵。当然更是不会质疑王洵的命令。
  “你去检查咱们的军械储备。”
  “你去盯住城北那几处的营地。提防有人........”又着手做了一些预防性布置,王洵心中的烦躁稍稍减。他不知道郭子仪今天的表现为什么如此瞻前顾后,但是却敏锐地觉察到,远在灵武的大唐朝廷,已经将长安城的父老乡亲视为了敌国百姓。若是有必要,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长安城的父老们牺牲掉。
  “莫非李亨真的丧心病狂到了如此地步,连自家祖宗的脸面都不想要了?如果把长安变成一座废墟,他回来之后,对着一堆残砖烂瓦,皇帝做得还有什么味道?”无论怎么搜肠刮肚地想,王洵也想不清楚朝廷的真正打算是什么。正百思不解间,侍卫统领王十三匆匆地走了进来,拱了拱手,低声禀告:“将军,关内道节度副使薛景仙薛大人求见!”
  “薛景仙?!”王洵愣了愣,脸上迅速绽起了一抹笑意,“赶快请他进来。不是跟你门说过了么,他来了可以直接见我,不必通禀。”
  “薛大人自己不肯,说不能坏了军中规矩!”王十三笑着辩解了一句,转过身,小跑着去请薛景仙。王洵也将纷乱的思绪暂且收起来,快步走向了议事厅门口。
  对于这位在封常清帐下时结识的故交,王洵非常敬重。当年在安西军中,薛景仙曾经主动替他出头,硬扛老太监边令诚。随后又替他出谋划策,建议他主动向封常清请缨出巡药刹水,以避开太监们的继续纠缠。可以说,王洵能有今天,安西军在封常清去后能保留一线余薪,全有赖于当年薛景仙的指点。虽然薛景仙当初的行为背后,还藏有其他目的。
  还没等走到目的地,薛景仙已经跟着王十三入内。看到好朋友亲自前来迎接自己,心里头觉得十分满足。赶紧加速向前小跑了几步,长揖及地,“折杀了,折杀了。薛某何德何能,敢劳动大将军......”
  “你再废话,我就直接把你拎起来丢营门外去!”王洵一把拖住薛景仙的胳膊,笑着威胁。“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了,你那边又遇到了什么麻烦?还是铠甲器械又不够用了?!”
  “不敢,不敢!”薛景仙顺势起身,大声否认,“我不是废话,只是觉得自己面子太大,居然让一个郡侯领路,一个国公出门来接。唉呀,你别使那么大劲儿。薛某乃文官出身,禁不起你铁锤王揉捏!”
  “叫你再跟我装斯文!”王洵抓住薛景仙的胳膊,又狠狠握了几下,才笑呵呵地松开。
  “疼死薛某了,疼死薛某了。”薛景仙甩个手臂,做痛不欲生状。“若是改天上不得战场,你铁锤王得负全责。任何功劳,至少得分薛某一半儿!”
  “那是自然!”王洵笑呵呵地落座。同时示意亲信把薛景仙按到自己身边的座位上。“不过今天既然来了,就别着急回去。待会而咱们兄弟,一起痛饮几杯!”
  “肚子中的酒虫正闹得欢!”薛景仙笑着点头,整个人陷进座位里,看上去十分瘦削。“不过我今天不是来打秋风的。上次你赠送的那批器械,我还没用完。最近也没招募更多兵马。我今天来,是想找你问一件事。如果你方便的话......”
  “说吧,你我之间,还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王洵挥了挥手,示意对方不要绕弯子。
  “我是想问.....”薛景仙将身体坐直,脸上也换了幅肃然的表情,“如果几路兵马同时向长安城发起强攻的话,你有没有把握带领安西军第一个杀入城内?”
  “这个.....?”王洵没法直接回答薛景仙的疑问,也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跑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眼下参与进攻长安的各路联军当中,的确以安西军的士卒最为精锐,器械也最齐整。然而在人数方面,安西军却没有丝毫优势可言。况且城内的叛匪们,肯定也会把安西军的进攻方向当做防御重点。所以王洵很难保证,先入长安的功劳一定会落在自己手里。
  “我听人说起一件传闻,不知道是真是假.....”薛景仙将身体向前凑了凑,压低了声音。还没等他将话说出来,中军帐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侍卫统领王十三,带着几个衣冠鲜明的年青人,大步走了进来!
  第六章 大唐 (四 下)
  第六章 大唐 (四 下)
  “谁.....?”王洵脸上勃然作色。他虽然刚刚吩咐过,重要来客不必提前通禀。但安西军的中军大帐,也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闯的。特别是在他跟朋友说事情的时候。
  但是很快,他脸上的怒火就被笑容所淹没,“守直、秦大哥、秦二哥,你们几个怎么来了?”
  “当然是为了看你如何破城而来!”中军帐门口,秦国模、秦国桢、马方三人并肩而入,异口同声地回应。
  “你们.......”王洵快走几部,迎上前,摇头而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此时的惊喜感觉。时隔多年,对面三人的脸上,已经完全找不到往日的青涩模样。但眼睛中那股发自内心的关切,还是让他感到一阵阵温暖。
  最近这半年,秦氏兄弟和马方都是他军营里的常客,但三人联袂而至的情况却还是第一次。与大伙见礼寒暄,说了几句话。王洵回头去找薛景仙,刚想替他们彼此做个介绍,却不料马方将眉毛一竖,冷冷地说:“二哥,你这里原来还有外人。干脆,我们三个先到别处等一等,待你处理完公务再进来叙旧不迟!”
  “这.......”还没等王洵做出反映,薛景仙也从座位上站起身,拱了拱手,笑着说道:“既然大将军这里还有事,薛某就先行告退了。关于军务处理的细节问题,择日再来向大将军讨教。”
  “都不是外人,薛兄何必如此客气!”王洵尴尬地出言挽留,却拦不住薛景仙的脚步。只好缓缓将对方送到中军帐外,然后拱手告别。
  马方一直没有拿正眼看薛景仙,待对方的背影走得远了,扯了下王洵的衣袖,低声道:“此等卑鄙小人,二哥切莫跟他走得太近。免得稍不留神,,就被他拿了你的短处去邀功。”
  “薛兄当年曾经对我有恩!”王洵转过头,耐心地向马方解释。“况且他性子虽然有些偏狭,为人却未必如你说得那样不堪。否则,也不会令扶风、陈仓两地的豪杰甘心受其驱使!”
  “为人好会对孤儿寡妇紧追不舍?!”马方冷笑着撇嘴,“为人好会跟鱼朝恩等阉人称兄道弟?!至于昔日他曾经替你出头,那是因为你对他有可利用之处。若是你王明允在安西军中是个无名小卒,鬼才相信他会主动跳出来帮你?!”
  “毕竟,毕竟我从那件事得了许多好处!”王洵看了一眼马方,有些无奈的补充。薛景仙当年冒着得罪得罪边令诚、高力士太监团伙的风险为他出谋划策,肯定包含了替太子向安西军示好的意思。即便王洵当时不清楚,经历了这么多风浪之后,也渐渐明白了其中三味。然而官场自古无完人,能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顺手做点正经事,这种人就被王洵认为值得一交。至少,比高力士、边令诚那种终日琢磨着如何给别人背后捅刀子的家伙强。
  “那是他为了在你身上捞取更多!”马方见王洵油盐不进,气得直挥胳膊。
  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不愿大伙在不相干的人身上浪费太多口水,一个上前扯住马方,另外一个笑着开解道:“难得咱们兄弟几个聚齐一回,守直你尽扯这些无聊的事情做什么?况且明允现在位高权重,别人巴结他还来不及,怎敢轻易在背后下刀子。”
  “嗯!”马方耸耸肩,不再继续跟王洵争执,愤懑之色却写了满脸。
  见他始终绕不过这个坎儿,秦国桢想了想,继续开解道:“大伙现在同殿称臣,能多个朋友,总比多一个对手要好。特别是明允这种手握重兵的一方节度,在朝中的朋友越多,受到的擎肘也越小。一旦有个紧急事情,还能有人暗中通个消息!”
  “是啊!”老大秦国模也笑着点头,“有道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明允现在已经是木秀于林,你又何必替他多找几个仇家?我知道你一直因为虢国夫人的事情对薛景仙心怀怨恨,可当时的情况,换了哪个在薛景仙的位置上,会肯放杨家人一条生路?!”
  “我知道你们两个就会这么说!”马方把脸转向了一旁,轻声叹了气,不想跟秦家兄弟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