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其他 > 开封府小饭桌 > 第129章
  小吏摇头,“都找遍了, 并没见到。”
  公孙策立刻打发人问前后看门的小厮, 都表示并没有见到包拯出门。
  “展护卫人也不在。”
  公孙策沉吟道:“会不会是二人有急事处置, 才出府了?”
  大家都不明情况,不敢确定是真的,也不否认。
  赵寒烟和白玉堂一直坐在最角落的西窗边旁听。大家这会儿才发现平常爱说话的赵寒烟竟全程没有吭声。
  赵虎凑过来问赵寒烟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所以才不知声。
  “包大人不会是逃了吧?”赵寒烟挑眉。
  “不可能!包大人绝不会是这样的人。”公孙策随即审视一眼赵寒烟,“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我能的知道什么,我一个小捕快,朝局岂能由我把控?”赵寒烟起身道,“反正要是我的话,面对当下的这种局势,逃是最好,保命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都这种时候了,赵兄弟就别扯这些有的没的了。逃跑这种事咱们在场所有人都能干得出来,包大人也干不出来。”赵虎凑过来小声劝赵寒烟,不会说话就少说两句也没事。
  赵寒烟没接话。
  屋子里就安静了下来,谁都没有再开口说话。
  因为赵寒烟刚刚说的话确实有点欠揍,白玉堂的目光一直不离赵寒烟,生怕众人会继续针对她,紧张要保护。不过不管赵寒烟说什么话,在他眼里那都是可爱。怎么看都可爱的可爱。
  马汉发现白玉堂的怪异之处,搓着下巴,目光在白玉堂和赵寒烟俩人的身上徘徊了两圈,很疑惑地把眉头就拧成了结。
  “虽说现在猖狂的人都很有可能是幕后主使,但我还是觉得晏大人不像是能干出这种事的人,不然找他确认问一下?”马汉转即打破沉默,和公孙策商量道。
  “柳如才在刑部呆过三年,做刑部郎中,与晏殊共事一年,他二人还是同科考生,早就相识。”公孙策介绍道。
  其实公孙策也不想信晏殊是坏人,但他参本包大人是事实,他与柳如才早就相识的关系也是事实。有什么事不能过来大家商量解决,要突然去参本?或许是因为站在包大人这边的关系,公孙策对此无法理解,所以他对晏殊持保留态度,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在当下这样的局势中。
  “必须尽快找到大人,要暗中找,别闹出动静来。千万不能让包大人擅离开封府的消息传到上头去。”
  王朝马汉等齐声应承,立刻动身。
  赵寒烟和白玉堂也要走,被公孙策留住说了几句话。
  赵虎去而复返,告诉赵寒烟和公孙策李三那边来消息了,他大儿子已经回来,除了人不精神,瘦了点,其他都挺好。孩子是被蒙头劫持,蒙着眼被监禁,从始至终没见过劫持的人长什么样,但听声音可知道是名男子。至于李三,他则是自己一人出门的时候,忽然被一位蒙面人用刀逼迫,告知他大儿子被绑架,需要他回到开封府厨房。
  当他再三确定大儿子失踪后,为了自己的孩子,他别无选择。因为之前早发生过许厨娘的事,李三就意料到自己可能也会同她一样,会被要求回开封府下毒杀什么人,所以特别害怕。后来他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去见赵寒烟,额头的冷汗都出了好几茬,搁谁都能看出他的异常。李三计谋不成,也没回更好的办法,这些天一直在开封府的监视下留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匪徒继续联系他,直到今天他大儿子回来。
  赵寒烟其实早就料到李三那边不会有什么有用的线索,李三的事不过时候障眼法罢了,毕竟同样的招数,聪明人肯定不会用第二次。她让秀珠包了些碎银子,打发秀珠买些药材补品和一些布给李三家送过去,好生慰问。
  ……
  庞府,烟火阁。
  晏殊从宫里出来之后,直奔太师府,在二楼的书房见了庞言清。
  庞言清气色比以前红润了不少,晏殊见了后禁不住叹他不孝。
  “你若换个说法,听起来可能就顺耳了。比如我是为百姓高兴之类的话。”庞言清边给晏殊倒茶,边说道。
  “为百姓高兴?可算了吧,你那有那么远的心思。从认识你开始我便很清楚,从始至终你的心就只有那么大,根本装不了天下,就只容一人。可惜你满腹才华,疾恶如仇的性子了,若是为官,你定当是个名满天下的好官。”晏殊称赞道,又问庞言清,他父亲死后他的感受如何。
  “没有感觉。”庞言清道。
  晏殊忍不住笑了下,转即环顾四周的环境,“不怪你没有感觉,这吃住还如常一般,没什么变化。”
  “圣上虽命人查抄了太师府的库房,搜了各处,但并没将府邸收走,也并没有株连太师府的众多家眷。你倒也算幸运了,是不是?”
  “许是看在大姐的面子上,放过我们了。”庞言清说的风轻云淡,并没有一丝丝庆幸的表情和语气,转即他抿了口茶,一双眸淡淡的,似乎早已经无欲无求。
  “那你接下来打算如何?”晏殊再问。
  “日子还长着呢,半点不简单。”庞言清淡笑一声,看向晏殊,“倒是你,好端端的因何忽然进宫参本包拯?”
  “你父亲因他枉死,你不生气?”晏殊看到庞言清平淡的面容,立刻反应过来,“瞧我这脑袋,倒是忘了,你恨你父亲的。”
  “别让我恨你。”庞言敛住笑,眼仁上抬,紧紧盯着晏殊,一瞬间浓厚的煞气就从他那双眼喷薄而出。
  晏殊怔了下,尴尬笑两声,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会尽量让他不恨自己。
  “不过你要是真记恨上我了,会怎么对付我?”
  “老样子,杀。”庞言清回道。
  “你还是喜欢用最简单的办法。”晏殊叹。
  庞言清:“你知道的,我一向不喜浪费时间在讨厌的人身上。”
  晏殊笑着应承,接着又和庞言清闲聊几句才离开。
  忘尘送走晏殊后,和庞言清奇怪道:“他怎么忽然来了,正是查案的紧要时期,还有功夫来找公子说些有的没的。”
  “在试探,许是担心我是个麻烦?”庞言清坐在了琴边,一双修长的手随即放在了琴弦之上。
  琴声起,恍若杜鹃哀鸣,如泣如诉。
  赵寒烟和白玉堂刚刚拜访了晏府,因晏殊不在,赵寒烟就请管家允准,走了走,发现晏府的花园有些意思,人家都是亭台水榭,就算没有湖塘,再不济也会弄个小桥流水。但晏府的花园里,却是一点水都没见到。
  再说晏府的房屋和内里的布置,皆以华美为主,赏心悦目。
  赵寒烟和白玉堂转路要回到正堂之前,赵寒烟仰头瞧见房顶上有三棵长高的草正随风摇曳,那边墙头也有几根。赵寒烟觉得有些有趣,笑了笑。随后在正堂的屋檐下,赵寒烟发现了一盆快要枯死的兰花。
  等晏殊归来,赵寒烟开门见山,立刻就问晏殊,为何要参本包拯。
  “你们倒是胆大,听了消息后,特意来质问我?”晏殊问。
  “不敢回答?”赵寒烟反问。
  晏殊笑,“有何不敢,我之所以参他,是因他早知庞太师无辜却隐瞒不说,属故意谋杀。或许这其中自有他的苦衷,但我不齿与这样的人为伍。”
  “谁告诉你的这件事?”赵寒烟再问,“柳如才?”
  ……
  天渐晚,从外头归来,本欲在展昭的帮助下,用梯子爬墙回府的包拯,被看守开封府的刑部官兵捉个正着。
  “包大人竟敢公然违抗圣旨,便只这一条,就是死罪。”
  是夜,开封府公堂内,赵祯亲临,三公和五部尚书陪同而至。
  齐声威武之后,开堂!
  第125章
  包拯被两名侍卫要押入公堂之内, 虽无往日官袍加身,但步伐不疾不徐, 面色威严,不减往日的浩然正气。
  赵祯正把玩研究了会儿惊堂木,见包拯前来,立刻尝试拍了惊堂木。用劲儿十足, 一声响彻公堂,让所有人毫无防备地心头一震。
  包拯下跪,给赵祯行礼。
  赵祯侧目看包拯:“包拯啊, 这两天参你的奏折叠起来快有三尺多高了。朕信你清正廉明,一直压下来帮你说话,而今你竟私自出府, 还被抓个正着。今天朕是没办法为你求情了,在场的诸位大臣要跟你算总账。”
  “臣不懂,臣何罪之有?”包拯恭敬反问。
  “你诬陷害死庞太师,驭下不严, 令许厨娘当场死于开封府门前, 令京城百姓议论纷纷,把开封府甚至整个朝廷当成笑话一般看。再有, 你包家子弟仗你之名为非作歹, 你半点责任都没有?”兵部侍郎路柳如才率先站出来叱问。
  晏殊望一眼包拯,冷笑道:“错不止这些, 明知庞太师在本案里无辜, 却不为其辩解, 顺水推舟令其受死,此不作为便是大罪。”
  包拯皱眉看晏殊:“我如何早就知情庞太师无辜?我和大家一样,皆是陈州消息来时,才知庞太师为无辜。”
  “你胡说!”晏殊眯眼看着包拯,简直不敢相信对方在这种时候了,还在他面前装糊涂,而且还装得如此像。
  晏殊拱手,欲对赵祯说话,去见赵祯正眼神飘忽地往公堂周围看。
  其余附议的几位尚书和太傅等人,这时候也都发现皇帝有点走神。
  “开封府其余人等呢?什么公孙策、展昭、王朝等人,所有跟随包拯办理此案负责过调查的人员,一并都带上来。朕今天也要在这开封府利落公正地审一桩大案,让有些人死得明明白白。”赵祯说罢,狠厉地看一眼包拯。
  宋庭空等几位大臣都齐声应和,称赞赵祯英明神武。
  随后史判官、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人被带了进来。赵寒烟和白玉堂稍晚些,随后也被带了进来,二人就跪在最后头。
  于是公堂之内,以包拯为首的开封府众人都跪齐了。
  赵祯一眼看见队伍后头的赵寒烟,瞧她低头跪着,也不看自己。赵祯有点不舒服,就喝茶缓解。
  “还请晏大人明示指责包某的证据。”包拯不服被冤,随即看向晏殊方向。
  晏殊坦率回看一眼包拯,看向兵部侍郎柳如才。
  柳如才对晏殊点了下头,对赵祯下跪请罪道:“下官有罪,下官承认,下官曾经确实受过太师的恩惠,而一直对他心存感恩。这次太师受冤,下官实在不服这口气,下官就擅自找了开封府的史判官质问真相,史判官不经吓,很快就坦白招供,告知我包大人其实在处死庞太师之前,其实早就已经知晓太师受冤。”
  柳如才接着解释,包拯查案谨慎,曾经让史判官派人核查曲荣发和庞太师的来往情况,当时从曲荣发一位家仆口中得知,曲荣发曾与某位江湖人士密谈,提过忘忧阁和陈州。史判官怀疑此事极可能是有人诬陷庞太师,立刻禀告给了包拯。但包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面应承此事他来处理,一面责命史判官保密。结果史判官却等来了庞太师被判斩首。
  “那你事后有没有质问过你家大人,是否把此事上报?”宋庭空质问史判官。
  史判官:“问过,大人秘密对我说,此事是、是……”
  “痛快答话!”宋庭空呵斥道。
  史判官哆嗦害怕地表示,怕如实回答会死。赵祯赦免他无罪,让他快些说清楚。
  “包大人暗示下官说这是圣上授意,顺水推舟把人杀了就是,等人死之后新出现的案情再另说。”史判官道。
  此言一出,气氛凝结,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大气不敢出,更不敢去看赵祯。
  唯独赵寒烟抬头,看了赵祯一眼。
  赵祯怒极反笑了,立刻盯着包拯质问:“朕何曾和你说过这样的话?”
  这招用得好,当面揭皇帝的短。
  这话赵祯如果真的说过,当着这么多人的场合,那身为皇帝的他为了保住颜面也得当众否认。如果没说过,包拯知情不报,那就会更加惹来赵祯的怒火。
  总归不管赵祯说没说过这话,包拯都会被强按在案板之上,成了皇帝为保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得不牺牲掉的羔羊。
  这局设得真妙了。
  “史判官,你休要乱语喷人,我何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包拯气恼地指责史判官诬陷。
  史判官忙缩脖子躲着包拯,“大人,您确实吩咐下官的查这事儿,还责令吩咐办事的两名属下封口。圣上,下官所言句句属实,不信可以召那两名衙差来证实下官所言。还有曲荣发家的家仆,也可以证实。”
  三名人证可以佐证,史判官又是包拯一向在开封府仰仗的人物,听起来这事儿就是坐实了,更可况现在皇帝本该就在气恼包拯隐瞒或紧张于自己丢失颜面,在这种情况下,只怕不管包拯怎么分辩也只是‘分辩’了,没人会信,最重要的还是皇帝不信且不愿意继续护他了。
  “庞太师在外是有些不好的风评,但为官者,为穷人谋福,便会得罪富人。总归是帮了这边,便引了另一边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