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户部,掌管钱粮和人口,名副其实的国家物质基础,所以尽管不显山不露水,却是国家最基础最重要的部门。拜了户部尚书,康熙急不可耐,立即询问曹继武的具体计划。
财富的源泉在于生产,就农耕文明而言,生产的重点,在于人口和土地。
明国末年,人口过万万。二十多年的战乱,人口虽然死亡了数千万,但就目前,依据前任尚书索图的普查,清国仍然有八千余万人口。
如此众多的人口,除了北宋和明国,在华夏历史上,超出包括汉唐在内的任何一个朝代。所以目前,清国根本不缺人口。
据明国户部的存档,全国共有土地大约一万万亩,其中水田六千余万亩,旱田四千余万亩。
汝宁府横跨淮水两岸,水田旱田具备。据曹继武在此任职的经验,水和肥全部充足的良田,水田亩均稻谷四百斤,旱田亩均小麦三百五十斤。
照此计算,全国粮食产量的极限,稻谷两百四十万万斤,小麦一百四十万斤,总共三百八十万万斤。
一个普通百姓,一日三餐要吃饱,大约需要三斤粮食,一年大约需要一千一百斤。全国一年的粮食,只能保证三千八百万人口吃饱。照此推算,清国目前有五千两百万人口,处于多余的位置。
此番话一出,康熙是极为震惊:“仗都打了二十多年,我大清竟然还有这么多余人,老师太不可思议了吧!”
曹继武叹了口气:“全国的土地就这么多,粮食产量的极限,也就这么多。因此能养活的人口,是有限的。”
佟国纲也觉得不可思议:“你这观点太妖,如果传扬出去,你们汉人,还不把你给骂死才怪!”
曹继武连连摇头,很是无奈:“刚才的论述,处于理想状态,没有涉及其他条件。一旦发生水旱蝗灾,粮食的产量,至少要减少一半。”
佟国纲连连摇头:“你这算法,以偏概全,京城的士大夫那么多,我却很少看见他们吃粮食。”
这个佟国纲,只知道打仗杀人,对于民生经济全是白脖。不过康熙也是白脖,疑惑地看着曹继武。
这一对甥舅,真是让人无语。曹继武暗自叹息一声,继续分析:
农耕文明,农民处于底层,士大夫处于高层。高层通过政权,掌控着粮食资源,所以他们根本不缺粮食。
物以稀为贵,不缺就不贵。所以士大夫阶层吃粮,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吃出情调,比如酒、糕点、面筋等等深度加工的粮食。
就比如酒,粮食一旦深度加工,就需要更多的人力,烧火、架锅、保温、过虑、蒸馏等等技术环节。如此一番加工下来,一斤粮食最多一斤酒,剩下大多数酒糟,没人会去吃,只能拿去喂猪。
而且在此过程中的人力,不能再去生产粮食,却是要吃饭的。一个百姓一天三斤粮食,酒成至少需要三天。所以一斤酒出产,至少需要十斤粮食支撑。
所以一个百姓,一天三斤粮食,基本吃饱。而一个士大夫,一天消耗的粮食,三十斤都不止。
所以士大夫那叫生活,享受的是个情调。而老百姓那叫生存,奔波的是个劳苦。
甥舅二人,这次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内心深深地被震撼。
过了良久,康熙的脸色,仍然是不可思议:“照老师的说法,我大清八千万人口,至少有五千万废人?”
曹继武点了点头。
全国的土地,一年的粮食产量,只能保证三千万人吃饱。多出的五千万人,必须争抢粮食。物质基础,最重要的粮食资源,不足以支撑八千万人口,所以目前的清国,处于饥饿水平。饿着肚子的国民,自然没什么动力可言。
儒家的经典,为了黎民百姓的口号,一直根深蒂固。清国如此多的废人,这该怎么办啊?
熟读圣人经典的康熙,心里很不好受:“听说南方还有许多土地,还可以再开发。如此一来,岂不能养活更多的百姓?”
曹继武摇头:“大元中国,几乎统一了整个东亚。经过四百多年的历程,能够开发的土地,已经没有了。所以目前的一万万亩土地,已经是东亚可耕种土地的极限。而且按照荷兰人的标准,目前南方的许多山间水田,属于无用之地。东亚真正称得上良田的,据他们估算,只有六千余万亩。”
康熙吃了一惊:“荷兰人?”
曹继武点头:“南方的许多田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林密布,道路不便,放水困难,开发成本太高,属于得不偿失的土地类型。如果是荷兰人,根本就看不上。”
佟国纲不以为然:“听说这个荷兰人,号称海上马车夫,不是经商的嘛,怎么扯到种地上了?”
曹继武:“目前全球,荷兰商业最为发达,但他们的土地管理技术,也远胜华夏。荷兰南洋殖民地,种植甘蔗、橡胶等等经济作物。所以华夏号称农耕大国,但种地的看家本领,早已被人家荷兰人超越。”
佟国纲连连摇头:“大清草创之初,一旦稳定下来,一定不比荷兰人差!”
曹继武叹了口气:“荷兰人南洋种水稻,亩产也在五百斤。汝宁府最好的水田,只能产出四百斤。这多出的一百斤粮食,大哥难道要用嘴吹出来?”
佟国纲哑口无言。
荷兰人的土地管理技术,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混搭,农业产品的丰富以及质量,远非华夏所能想象。
自先秦之后,华夏儒家文明体系之下,技术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有所倒退。即便大清稳定下来,还是以前的老一套种植方式。而人家荷兰人,商业经济的带动之下,农业一直在进步之中。所以今日种不过人家,到了将来,更种不过人家。
康熙有些不解:“老师为何,对荷兰人印象如此深刻?”
曹继武无奈:“站在全球的角度,荷兰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所以……”
康熙不以为然:“我大清八千万人口,传承五千年文明,难道打不过他一个小小的西洋番国?”
曹继武笑了:“郑成功目前就在台湾,大清能怎么样?”
康熙顿时无言以对。
台湾离荷兰本土,往东,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重大洋。往西,南洋、小西洋、大西洋,三重大洋。
守卫台湾的荷兰人成分:几百个二流殖民地部队,几百个德意志雇佣军,上千南洋奴隶仆从军。
荷兰人跨越二十万里海洋,仅凭两千不能称为军队的杂牌,对抗郑成功的全部家当——海陆两栖,包括铁人军在内的两万精兵。
如果不是英吉利捣蛋,荷兰出动皇家海军,六千门舰炮,郑成功还有多少胜算?华夏又有多少胜算?
听了双方之间的兵力对比,康熙满脸都是不可思议。
曹继武叹了口气:“大航海时代,海路对西洋人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接踵而来。如今他们只是一些强盗探险队,假以时日,如果华夏没有改变,一旦他们出动正规皇家海军,认真开战,大清就真的危险了。”
荷兰人口百万,扬州也是百万。如果扬州人口换成人家荷兰人,还有大清什么事吗?
所以人口不是越多越好,荷兰人国民素质,远超清国。而清国的国民,八千万人口要分三千万人口的粮食,如此差的物质基础,根本就谈不上素质二字。
过了良久,佟国纲终于叹了口气:“向强者学习,不会错的!”
曹继武点头:“荷兰人以商业立国,这也是西洋世界的主流。所以大清巩固了农业基础之后,必须走上商业道路。”
一万万亩土地,只能保证三千万人的口粮。所以大清只需要三千万农民,剩下的五千万人口,该怎么办?
只能通过兴商之路,带动工业,给多余的人口谋出路。
否则八千万人口都挤在土地上,内斗、挨饿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让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更加的混乱。
通过兴商之道,带动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收取商税,大清的财政,就会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
商业国策一旦实施,大力提携专业的商业管理人才,移花接木,替换掉八股培养出来的东林余党,从而消除这一祸国殃民的腐朽集团,解决明国两百多年,都没有解决的士大夫问题。
否则,东林余党继续占据着位置,清国和明国就没什么两样。鉴于清国异族政权的性质,吏治将比明国更加的烂。
所以清国要想摆脱财政、吏治等等,明国一系列的积弊,另辟蹊径,选择西洋人的理念,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路。
而且这条道路,曹继武在长沙府和汝宁府两地,已经做了先前实验。如今的长沙府,成为湖广第一府。而汝宁府,也成为河南第一府。新式理念的效果,极为显著。
从地方到朝廷,接着再由朝廷反馈地方,这是一个极为宏伟的洗革之路。清国能不能摆脱,两千余年的华夏轮回圈套,就在此一举。
佟国纲知道自己的水平,对曹继武的决策,他没什么意见。
康熙尽管还不适应曹继武的理念,但有国舅支持,而且长沙、汝宁、山东河南任上,曹继武政绩卓著。不说其他,即便把那些西洋高产作物,推广全国,也能增产不少粮食。
所以康熙最终决定,拜曹继武为议政大臣,全权负责户部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