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三国商人 > 第861章三封战报
  对典韦点了点头,楚剑便急忙迈步进了屋子,赵云则是留下同典韦共同侍立在门外。
  见楚剑到来,荀或不由得松了口气,似乎有楚剑在什么事都能得到解决,连忙拱手参拜,却被楚剑直接扶住:“先生不必多礼,到底发生了何事竟如此紧急?"
  荀或闻言不由得长叹一声,将桌案上的三封战报递给楚剑,楚剑有些疑惑地接过,但在打开第一封战报之后就不由得皱起眉头。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是关于江东猛虎孙坚的。
  孙坚在诸侯会盟之后便返回江东,但却在将要渡过长江之时被蔡瑁率领一万兵马拦截,原来是袁绍写信与荆州牧刘表,告诉他孙坚身上有传国玉玺,刘表知道了自然不肯放过,这才派蔡瑁前来。
  孙坚自然不肯交出传国玉玺,双方人马登时发生了激战,蔡瑁抵挡不住,孙坚得胜之后追赶过去,却被刘表出伏兵被围困在阵中,幸好孙策与江东众将拼力死战这才得脱,却也是折了大半兵马。
  于是孙坚刘表结下仇怨,前不久孙坚欲报此仇,起兵攻打江夏,江夏守将黄祖不敌孙坚,被孙坚攻破一直杀到汉水,蔡瑁领命来救却又被杀败,逃入襄阳城中,孙坚率军将襄阳团团围困,日夜攻打。
  刘表甚是惊慌,这时却有谋士蒯良献计,命健将吕公突围诱敌,引孙坚到埋伏之地,随后城里城外共同夹击。
  孙坚一路大胜志得意满,见吕公突围而去大怒,既不告诉孙策,也不叫上麾下众将,只带三十余骑便追赶而来,不料在山中遇伏,万箭齐发之下孙坚难逃生路,这头江东猛虎年仅三十七岁便就此失去了生命。
  看到这楚剑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孙坚最终是没有逃脱原来的结局,死在了自己的毒誓之下,诸侯会盟解散之前,楚剑还特意去了江东军的营寨叮嘱了孙坚一番,到底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都拦不住啊。
  对于孙坚的结局,楚剑有些惋惜,但他心里想得更多的却是当初遇到的江东大小姐——孙尚香,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在听到父亲的死讯之后想来会十分难过吧,自己是不是应该写封信安慰一下呢?
  既然孙坚死了,那后面的事应该也会按照历史进程的吧。
  楚剑心里这样想着,果然战报下面就提到了江东军大败,孙坚幼子孙权年方九岁便深入敌营,用黄祖换回孙坚尸体,与孙策聚拢残兵,罢战返回江东,安葬孙权休养生息。
  “碧眼儿终究是出现了啊,还是以一种如此装逼的方式。”
  楚剑心中感慨了一句,将这封战报放在一边,江东的事他早就有所预料,所以楚剑并不是十分地吃惊,但他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
  孙坚虽然死了,但传国玉玺想来还在孙策的手中,不出意外的话会被孙策拿去献给袁术,这样一来便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天下百姓再无宁日了。
  楚剑摇了摇头,随即便打开了第二封战报,当看到里面的内容时,楚剑并没有十分地惊讶,但却是露出一抹凝重之色。
  第二封战报是关于公孙瓒和袁绍的,在楚剑发展实力的同时,两个人对冀州的争夺战终于爆发了。
  公孙瓒用楚剑给他谋划的计策一开始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借与袁绍平分冀州之名暗中率领白马义从星夜南下,却不料袁绍手下的谋士早已看破了公孙瓒的计谋,冀州刺史韩馥更是选择请袁绍前来抵御公孙瓒,袁绍火速发兵,在公孙瓒之前抢先拿下冀州。
  楚剑用来哄骗公孙瓒的计策这时候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缺漏之处全部暴露出来,公孙瓒一开始大大的希望像泡沫一样烟消云散,心中自是恼恨楚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选择与袁绍硬碰硬了。
  本来公孙瓒觉得自己有白马义从相助应该是有很大的优势,便在磐河界桥上与袁绍决战,谁知被袁绍麾下的两员大将颜良文丑杀得溃不成军,幸好刘关张三兄弟也在军中,危难关头救了公孙瓒的性命。
  仗着刘关张三兄弟,公孙瓒重整旗鼓,与袁绍连番再战。公孙瓒虽然有白马义从相助,但袁绍手下也有麹义的先登死士和张郃的大戟士,双方僵持不下。
  不过袁绍占了冀州大半土地,有耗下去的资本,公孙瓒急于出兵,大后方幽州不稳,退兵也是迟早的事情。
  楚剑看了之后只是微微一哂,公孙瓒要是肯稳当一点,把幽州先给占据了,再出兵冀州,按照楚剑的计策还是有几分胜算的,没想到还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跟孙坚一样,重蹈了原来历史上的覆辙。
  “幸亏当初把赵云要了过来,不然一准被刘备看上,还是待在小爷麾下大放异彩的比较好。”
  当楚剑看到战报中对于刘备的描述时,心里也是有些庆幸,还好自己下手快,不然赵云这块肥肉就被刘备给叼走了。
  不过楚剑的注意力很快被战报最后的一段内容给吸引住,上面写着韩馥请袁绍共守冀州,却不料袁绍来了个反客为主,把韩馥的势力连根拔起,整个冀州已经姓了袁。
  韩馥懊悔无及,遂弃下家小,匹马前来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投奔张邈?’‘楚剑不由得疑惑地看向荀残,道:“这封战报应该是才送来,难不成先生已经接到了无家可归的韩馥,他现在在陈留城里?”
  谁知荀我却是摇了摇头,道:“韩馥并没有出现在陈留。”
  “那他去哪了?"楚剑问道。
  荀或欲言又止,最终指着楚剑手里的第三封战报说道:“主公看过这封战报之后,便知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