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都市 > 建设大时代 > 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补充阅读
  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阅读
  一、苗族的起源
  苗族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是我们国家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苗族人口900多万,但是全世界的苗族人口约1000多万。
  苗族的居住情况:大散居,小聚居,全国30多个省市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省。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迁徙频繁的民族,苗族源于炎黄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
  苗族的始祖,现在公认为蚩尤。
  二、苗族的迁徙之路
  在炎黄时期,炎帝、黄帝和蚩尤的部落在河北的涿鹿进行了一次大战,即涿鹿大战。蚩尤虽善战,是个战神,但战争惨烈,最终战败,据说当时蚩尤被五马分尸,尸体分散于各地,所以在目前来说,现在有许多地方有他的衣冠冢,所以蚩尤坟具体是哪里也说不清楚。
  现在有蚩尤坟、蚩尤寨、蚩尤墓、蚩尤井……
  蚩尤战败后,苗族祖先,一部分往南往西迁徙,到了尧舜禹时代,九黎集团分化为三苗集团。苗族作为三苗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苗族的一个雏形。
  商周时期,苗族的先民是三苗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南蛮。
  秦汉时期,这个南蛮集团的苗族先民,逐渐发展为占领了武陵郡地区的武陵蛮。南蛮集团,不仅有苗族,也包括了畲族、瑶族等一些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有一些话说,苗瑶是一家,苗瑶畲是一家,他们有一些文化、习俗是相同的。
  秦汉以后,苗族武陵蛮分化,苗族先民形成了以武陵郡为中心的,有着共同心理素质的苗族集团。
  还有一条路是,从西面走了以后,与古羌人有一些关系,还要一些说法是,跟原来的古辽人结合以后,进入贵州、四川、云南,迁徙进入美国、法国等国家。
  三、苗族的语言
  迁徙年代不同,造成今天三个方言已经形成了三个独立的体系,不能沟通。据估计,三大方言的产生,应该是由于苗族三次不同时间的分裂迁徙而造成。
  第一次到达川黔滇桂的苗族是西部方言的苗族,他们在蚩尤败北时加入三苗联盟,但是三苗联盟被击溃就直接开始了涉入川黔滇的旅途,从这支苗族的建筑、文化看,他们也是最原始的,所以比较接近蚩尤文化。
  第二次迁徙达目的地的(现在位置),可能是东部方言的苗族,他们入主黔东。并形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并有足够的实力、和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建筑等艺术。
  第三次迁徙的达目的地,可能是中部方言去苗族。
  苗族的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古苗语是相通的,但是三大方言区的交流也是不容易的。
  四、苗族的习俗
  苗族是一个稻作民族,很多的民俗文化与稻作有很多的关系,苗族的水稻种植,是种的比较早,也相当的精耕细作在以前基本能解决温饱问题。传统时,苗族人都习惯于吃稻米,糯食。民俗活动中,离不开糯食,尤其是在祭祀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到过黔东南就会发现,山坡上到处都有梯田,都是种植水稻的。
  我们苗族很早就学会了农事与时间的关系,很早的安排农事,选种、播种、插秧,都有一定的规则。
  苗族很多民俗活动,与我们的生产都有极其相关的联系的。我们的活动基本都有农时有关,比如吃新节和苗年,包括一些祭祀。
  每一年,我按照苗族的社区的分工,一个村寨,有一个寨老,祭师等宗教领袖以外,我们还有农事生产的领袖,在当地称为活路头。我们每年生产的开始,都必须有活路头进行开端。比如冬天的时候开春,播种、洒米都必须有活路头先做,其他人才可以跟着做。
  苗族的祭祖节,我们当地称为鼓藏节,是每12年才过一次,村寨轮着进行。这个节日是苗族村寨非常隆重和重要的节日,也是当代学者非常关注的文化现象。
  苗年,也与稻作关联很大,每年秋收以后,为了庆祝丰收,每一个村寨会在不同的日子过苗年。
  五、苗族的宗教信仰
  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极为复杂,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而且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相信财神,并有“开财门祭”,人畜生病﹐经巫师占卜﹐认为是某种鬼群作祟﹐则须按成例购备祭品致祭。
  他们相信鬼神的存在,并将其分为“善神”和“恶鬼”两大类。因此其宗教活动常因善恶对象之不同而有别。对被认为能造福於人的善神作虔诚的供祭,对那些被认为专门与人为祟的恶鬼,则采取躲避、驱赶和进行不得已的讨好或哄骗。他们认为恶鬼只吃荤菜﹐因此一般祭大鬼群(超过十二个)用牛﹐中鬼群(四至九个)用猪﹑狗﹐小鬼群(二至三个)用鸡鸭。但人们认为恶鬼不会赐福﹐专门作祟﹐祭鬼乃是迫不得已﹐不但不必虔诚﹐而且可以欺骗。所以用蛋代替鸡鸭﹐家畜家禽也可以小充大﹐或以肉代猪﹔酒饭数量也可以少充多﹐由巫师念咒蒙骗。
  苗族古歌里,唱了苗族始祖的产生,是蝴蝶妈妈生的12个蛋孵化而来,其中3个是阴蛋,没有孵化出来,成为了散在人间各地的各种鬼神。
  可以说苗族的社会制度呢,是从原始社会的末期,直接进入地主经济状态,后来才逐渐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信仰上,受到的人文宗教的影响,并不大。当然,我们也有一定的人文宗教,石门坎文化,我们也有信基督教的,蓝花村寨,旅游村寨,这个村寨里有教堂,有很深的文化在里面。
  六、苗族的服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明清时期的书籍记载,往往对苗族的称呼就是白苗、黑苗、花苗、红苗、东苗、西苗。
  还会根据头饰不同称呼为歪梳苗、短裙苗、八寨苗等等。这些是历史上对苗族的一些片面的认识的称呼。
  历史上苗族是迁徙的民族,尤其是迁徙到黔东南、贵州地区,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在以前交通不方面的时候。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见面要走半天。所以常常有一句话叫“对面能说话,见面走半天”用来形容我们苗族人居住的地理条件相当的恶劣,地理条件封闭的情况下,各支系之间联系除了双脚走路就没有别的办法。?在族群的认同上,就以你穿着什么样的服饰,作为族群的认同。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不同支系,服饰的差异真的是非常之大。无论是装饰的图案,纹样、纹饰、色彩、款式造型、工艺都是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身的特点。同一种服饰,在历史上,有起着界定苗族支系,包括婚姻、文化的需要。
  七、为什么苗族会有这么多的支系
  一个故事
  目前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苗族古歌里的传说,也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苗族支系的问题。
  在黔东南一代的苗族,有一个关于服饰差异的故事,苗族曾经居在黄河中下游,一直到洞庭湖边,都是在湖海边,这些有水的地方,一直都盘踞在榕江这个地方。后来分成九个支系,分散到各地。不知道怎么见面,就约定每12年见面一次,来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样大家也能聚在一起,这可能与我们每12年过一次鼓藏节也有一定的关系。
  后来发展的越来越多,来很多人,就不好辨认哪一支来了,哪一支没来,就决定,每个支系穿不同的服装,便于我们互相能认识你是哪一个支系的,便于认识你是哪一个支系的主宫的后裔,以避免纠纷。
  文化历史,都会牵扯到人口的问题上,一直都认为,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苗族古歌里,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都是人定胜天,但是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人一定会战胜自然。
  所以人口的问题,在苗族人看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史籍上看,苗族的九黎部落呢,由九九八十一个部落组成,从而形成一个很强大的部落集团。
  在历史上,苗族是一个很强悍的苗族。
  苗族其实是很讲感情的民族。在历史上,一再被驱赶迁徙的过程中,有了一种防备的心理。
  在与中央政府斗争的过程中,常有30年一小反,50年一大反的说法。特别是传统民间的一些苗族起义,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是与政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