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旧时堂前雁(双重生) > 第51章
  将药一饮而尽后,他潦草用了几口饭:“去将那些竹卷和书册拿来。”
  听他的意思是要挑灯夜读,闻山张口劝他:“家主,您在病中,就别……”
  李意行只看了眼屋内:“把灯都点起来,明后几日都对外称病不见人。”
  闻山心道,这还用对外称病么?本就病了,还嘴硬什么。他在心里嘀嘀咕咕地,口上应下了,将房内点得亮如白昼,才退身而出。
  往后的两日,李意行都待在府上看书。
  他额上的伤好不容易止了血,伤口未愈,有了正当的不进宫缘由,便也一直拖了下去。洛阳的盛夏雨季,时常有些阴雨缠绵的天,郎中给他来诊脉,劝他八月盛暑也抱个手炉。
  李意行斜觑了他一眼:“是因雨天如此,或是我这身子必当如此?”
  郎中连忙跪到地上:“近来寒雨多发,为保万无一失,还请郎主多加小心些。”
  他将手里的书翻过一页,轻声应了。
  又一场阴雨初停后,终于漏了些晴色,闻山带着李莘进了院子,远远给他通报。
  而那时,李意行正抱着手炉,坐在青石椅上,他手里的竹卷已看过大半。知道李莘过来了,他还是侧身对着她,不曾抬头。
  刚被雨水冲刷过的石坡上还聚着水汪,隔着一排花团锦簇的花卉,李莘跪在了地上:“家主。”
  李意行抬起头,长指抵在了竹卷上:“起来。”
  李莘不敢起:“民女已按照您的吩咐做了,恳请家主放过远在临阳的阿耶与阿娘。”
  她是最不起眼的那种庶女,若非因为认识公主,恐怕李意行都记不起族中有这号人。
  听她言语,李意行缓着语气微笑:“你这是何意?既称我为家主,我自尽心尽力保护族人,何来‘放过’之说?莫不是我待你们苛责了?”
  他的额上还有伤,面色便不大好,说起话轻轻柔柔,好似还有些善解人意。
  李莘倒吸了一口气,当日他威胁她的时候,也是这般的神态,不仔细听还当他在夸赞、奖赏他人。她不曾与李意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即便认识个三公主,可王蒨向来随性。
  她跪在地上不敢接话,李意行重复道:“起来。”
  他清楚这是阿蒨的“身边人”,没有想过当真要为难她,更没想过要给她什么难堪,毕竟李莘若受了什么大委屈,让王蒨知晓,只会更记恨于他。
  李莘这才站了起来,她低头看着裙上的泥污。
  没由来的,李莘感到一阵厌恶,她鼓起了勇气,对李意行道:“民女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家主将我逐出族谱。”
  做大族庶女衣食无忧,却身不由己,李莘不想嫁人,也不想成日闷在绣房,干脆就把她驱逐出去好了,难道她不做李家人就活不下去了么?
  李意行只问她:“你与人商量过么?至少与三公主商量一番。”
  李莘苦笑:“公主如今必不愿见我。”
  “你放心去就是,她只会记恨我,不会怪到你头上。”看出她在担心什么,李意行不紧不慢道。
  于是,李莘又踌躇了起来:“那,容民女三思几日。”
  她告了退,李意行只是换了个手炉,就继续看书。
  八月洛阳,雨打芭蕉。
  刚停了雨,王蒨前脚刚送走王楚碧,李莘就来了,她站在府外犹豫了许久,还是自外头归府的桐叶看到她,把她领了进府。
  王蒨走到前院来见她,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往房内去。
  李莘还未想好如何开口,王蒨就先一步问道:“他拿你的家人威胁你,是吗?”
  不问倒好,这一问,叫李莘生出许多委屈和不甘,眼泪就要往下落。她用指背擦了擦,道:“是民女对不住三公主。”
  王蒨转身看她:“我没怪过你,只是那天,我太害怕了,你明白吗?”
  见过了家主人前圣人,人后蛇蝎的作风,李莘有什么不明白?她点头,哽咽:“我这几日也无颜见你。”
  “……他就是这样的人。”
  王蒨有时无法想象自己是如何与李意行夫妻五年的,他究竟是生来如此还是重生后才性情大变?很多事她从不敢细想,越想越害怕。
  晓得自己是来赔罪的,李莘连忙止了泪:“我想让家主帮我逐出族谱,往后我不想再受宗族牵制了。如公主说的,学些医术,别的手艺也成,我就不信我在外头还能饿死。”
  王蒨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之谈能让李莘起这样的念头,她再三考量,慎重道:“我只是你的朋友,不能左右你的人生大事。兹事体大,表姐还是传书一封先问过家中人再说。”
  李莘点头,想哭又忍住了,她看着王蒨,禁不住问道:“这样表里不一的人在身边,公主当初如何忍得了?”
  第69章 雨停  我还要他,不得好死。
  李莘有此一言,可见是已被李意行吓得不轻了,直直退避三舍,可这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王蒨想起自己经历的种种,真不知该作何表情。
  她眼前有许多事要处理,李莘也知趣,与她说了两句宽慰抱歉的话儿,寻了个由头走了。
  李意行在居所中养病,一待就是半月。
  雨季还没过去,李意行遵循郎中的吩咐,抱着手炉度日,成日里汤药不断。
  房内的竹卷与书籍都叫他翻完了,他学东西固然很快,可像是真语或是其他的外邦之语,不听发声是行不通的,于是请人又叫来了那一日的士兵。
  他没有请李潮生,李潮生反而不请自来。
  李意行在府上养病,随意披了身雪色宽服,额上留了极淡的疤,天气闷热,郎中早已不给他裹住了。先前他在府中躲了数日避人不见,李潮生真当他病重,今日见面,瞧见他的伤疤,才问:“被打了?”
  他很快又接了句:“谁敢打你?”
  话尾没了声,李潮生不知怎的,在心底想起三公主的话,这二人的关系古怪,想必这道伤亦是三公主所为。
  他从来都不相信表弟对三公主当真无情,正因如此,才更叫李潮生看不清两人扑朔迷离的关系。去年他去拜访时,三公主毫无戒备地睡倒在表弟怀里,鸦青的发铺散开来,一个睡相恬静,一个神色纵容,就是不说话,也似有万种风情流转,怎么会说和离就和离?
  公主说他蛇蝎心肠。
  李潮生算不得多意外,表弟从小跟着郎主,要当真是心慈手软的主才是见鬼了。
  只是那把刀从前没悬在自己脑门上,不晓得害怕。
  李意行看他一眼,也不打算回他这个问题,笑着颔首:“表哥还在洛阳?”
  “这是什么话?”李潮生坐在他一旁,没好气道,“二公主带着军队驻在郊外,我当然也跟着留下来。自打我进了军营,就没过上过一天好日子,二公主还没封上将军,营中人对她马首是瞻,有一点懈怠都被军法活活扒了层皮。”
  李意行迟疑:“都驻在郊外,没有回州郡见家人?”
  将士们打仗回朝,哪有不归家探望的道理,成群结队的将士们留守在京师洛阳的郊外——庆元公主从前不会如此行事。
  得了李潮生的肯定,李意行放下手里的书页,命人去将巫师带了过来。
  巫师被关在后院,十天半个月不曾有人与他说话,几乎要疯了。见了将士,他才指着李意行,又指着自己,形色激动地说上了几句。
  李潮生比李意行更好奇:“他说什么?”
  将士来回看巫师与家主,犹犹豫豫:“他说,他认识家主……”
  李潮生一听就笑了:“怎么可能呢?表弟这辈子都没去过边关。”
  不料李意行却倏然冷下脸,他与巫师对视半晌,开口让将士下去:“我改主意了,都退下吧。”
  他拿来笔墨,回院子时李潮生还坐在凳上,佯装没听懂:“表弟,你究竟要问什么?”
  砚台的墨泼出一些,压在了白纸上,李意行搁下笔,淡道:“表弟回去后,记得把人处理了,他不能留。”
  李潮生惊了惊,起身追到他身旁:“你这是何意?难道此事是什么机密?”
  “他不能留,”李意行不再解释,毫不客气,“表哥回吧。”
  李潮生睁大眼,几乎是惊恐地打量着身边的表弟,他知他这些年只是将待人的漠视藏了起来,当表弟胁迫他之时,李潮生失望不安之余,对表弟隐藏起来的恶劣并没有多少新奇。
  说到底,世家之子,有几个真的拿“纯善仁义”当牌匾?又有几个真的把他人性命当回事?
  可他没有想过会到如此地步。
  院内谁也不说话,巫师动了动身子,脚上沉重的锁链作响,将李潮生的思绪拉了回来。他最后看了一眼,退出了院子,只留一个高大的背影逐渐远去。
  只剩李意行与那巫师了。
  他低头,在白纸上写着真族的字体。
  李意行原本是想学到会开口问,可那士兵一张口,他就深知自己这一步走错了。转生之事玄妙莫测,还关系他与王蒨的命运,他只学了些字句,口头问话他难以确保自己听到的是真是假,也不知这巫师究竟回了什么,还不如他自己笔墨传书,亲自问他。
  白纸上,轻飘飘的一行字落到巫师眼前。
  “你认识我?”
  巫师点头,目眦欲裂,又惊又怕地朝他比划,李意行将笔送到他手上。
  戴着镣铐,他的字歪歪扭扭,本就并不熟悉真族的文字,李意行细辨了半晌,才瞧出他写了什么。
  “你不该在这里。”
  巫师又抢过纸,颤抖着,添了一句。
  “你已经死了,放我走。”
  ……
  李意行不怒反笑,盯着那行字,执笔问他:“你让我来的,忘了吗?你骗了我。”
  巫师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不断摇头,也不再接笔,疯疯癫癫地像是快哭了,他只想离开。
  问不出来,李意行目中不免有些烦躁,他的指尖抵着笔,须臾之后,起身将纸烧了。
  “罢了。”他垂着眼,像是对一切都厌倦。又重新唤人,将巫师带了下去。前世所求一个圆满,如今看来唯有彻头彻尾的讽刺。
  两日之后,是朝中举办宫宴的日子。
  李氏今年入朝入得早,李意行又多病,禁不起风吹日晒,派人向宫中递了话,一切从简即可,王楚碧也不跟他客气废话,连代面戏乐都免了。
  王蒨自然要去,只不过稍晚一些。
  乔杏这段时日,已学了别的妆,不再将她的脸抹得死白。天地闷热,王蒨也好一段日子不曾去骑马,比头先两个月要白一些,铜镜中的人肌肤柔腻,脸颊微瘦了些,从前微圆的下巴清减几分,好在一双眼还是含着笑,不显疏远。
  拿过胭脂,王蒨摇头,没让涂抹,自己把唇染成了红色。
  原本还气色尚可的面庞,被过于刺目的正红,衬出了点疲惫与苍白。
  “就这样。”王蒨起身,看着房内的那截断竹,“动身吧。”
  乔杏跟在后面,不服气地与霖儿看了一眼。她们清楚今日进宫极有可能遇到那家主,那人害得公主总是半夜流泪,她们本想帮公主好好盛装打扮一番,至少显得硬气些。没想到公主却兴致缺钱,面上的妆不显好气色,反而让人看了只觉着像是思虑难平。
  两人愤愤不平,一路跟着进了宫,才恢复了冷淡的模样。
  宫殿之内,还未开宴,但百官都已坐于席上。王蒨自偏门而入,无声落座,并未引起多少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