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古言 > 一品荣华悍妃天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午门前
  沈珏面色沉静,将北冀国懿旨交给了身边之人。
  大臣们便传看起来。
  最为年长的礼部尚书上前一步,行礼道:“回皇上,老臣以为,北冀国太后的笔迹要对比起来也不难,只需取出咱们曾经收到过的北冀太后的亲笔国书,对比一下便可知了。”
  “嗯,不错。”小皇帝一摆手,大太监王良甫就捧上了一个托盘。上头放着的正是北冀国太后的亲笔信。
  见小皇帝如此,文武大臣面面相觑,看来皇上是早有准备了。
  而在最外围围观的百姓,此时也都交头接耳起,窃窃私语起来。
  朝臣们将北冀国太后的亲笔信展开,与那懿旨对比后,便还给了王良甫。
  王良甫就端着托盘回到小皇帝身边站定。
  “怎么样,可看清楚了?”
  “回皇上,臣等看清楚了。那懿旨上的确是北冀国太后的字迹不假。”
  徐长宁笑了笑道:“回皇上,臣女自幼善于模仿人的笔记,不才在北冀国时,做了多年的女官,跟随在太后身边行走,甚至于后来太后许多折子都是我代批的 ,所以那懿旨的确是我写的。”
  “哦?便是你会模仿字迹,你又为何会写出这个来?”小皇帝问。
  “回皇上,当初北冀国太后失踪,为稳定北冀国朝堂,臣女曾代替太后批阅了一阵折子,其中便有北冀国皇城情报司呈上来的秘奏,北冀国打算派遣一人安插在咱们南燕,第一刺杀镇国将军顾九征,第二潜伏下来伺机而动。
  “臣女当初为了回国,便矫诏一封派遣自己回了南燕,而这件事的知情者也都已被我除掉了。我本以为从此便可安生度日,不成想,后来又突然有北冀国的探子与我接触,说是又有一个什么上峰要安排我任务。”
  徐长宁此话一出,众人哗然,交头接耳声更大了。
  徐长宁续道:“我自然不想被人摆布,便做掉了那与我接触的探子,但到目前为止,我并不知派遣那探子来的所谓‘上峰’是何人。”
  徐长宁笑眯眯地看了一眼沈珏:“如此机密之事,北冀国人为免后患,根本就不曾有多少人知晓,沈大人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这北冀国太后的懿旨,您又是如何拿到的?”
  沈珏面无表情地道:“回皇上, 臣以为,徐长宁分明是在狡辩,她一面之词不足以取信,何况她方才之言也不能证明那懿旨是她所写。”
  说到底,沈珏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将另一个人的笔迹模仿到一模一样的程度,每个人写字都有自己的习惯,且都是在细枝末节之处体现,便是最擅长模仿笔迹之人也绝无可能做到模仿的一模一样,他岂能容许她蒙混过关?
  “皇上,还请给臣女纸笔,给臣女机会自证清白。”
  小皇帝当即一摆手准了,王良甫立即带着宫人呈上纸笔,又给徐长宁松了绑。
  有内侍在一旁磨墨,徐长宁提起笔,毫不犹豫地将懿旨内容一字不差地写了下来,就连布局顺序都没变。
  当一模一样的字迹捧给小皇帝时,属实将小皇帝惊着了。
  “你们也都看看。”
  小皇帝将之又交给了大臣们。
  众人看得啧啧称奇,与北冀国太后亲笔信对比后,不得不承认给他们的字迹完全一样,便是懿旨上的内容她有可能是事先背下来的,但一模一样的字迹却足以说明一切。
  “想不到你竟还有这个本事。”小皇帝笑的玩味。
  沈珏却拱手行礼,语气有些急切,额头上也见了汗:“皇上,徐长宁此举只能证明她会模仿字迹,却不能证明那懿旨就是出自她手。”
  徐长宁就知道沈珏会这么说,行礼道:“皇上,不妨请几位大人点了蜡烛来,在懿旨印宝右下方处背面烘一烘。”
  几人面面相觑,同时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点头答应,就有内侍端上了烛台点燃。
  几位大人小心地将懿旨仔细地烘了许久,竟在印泥的右下角,看到了一朵小巧的淡粉色花朵。
  待到离开蜡烛的热度,那淡粉色的花朵逐渐变淡最后彻底消失了。
  徐长宁道:“你们是不是看到了一朵桃花?那是我的习惯,每一个我代笔过的折子上都有这种特殊要药水画出的印记,任何人包括太后都不知道,也没有人没事会将好好的折子去凑在火边烘那么久。”
  大臣们议论纷纷,不约而同的点头。
  吏部尚书曾经是徐滨之的好友,如今见了徐长宁这般做法,就站出来道:“回皇上,老臣以为,如此的确能证明那的确是徐家小姐的矫诏。”
  其余大臣们都赞同地点头。
  小皇帝也露出个微笑。
  徐长宁说着,回头看向沈珏:“沈大人,印记对得上,那的确是我所写矫诏。现在是不是该轮到您了?您给解释解释,那个诏书,您是如何得到的?”
  沈珏沉着脸道:“是有人放在了我衙门里的桌案上的。”
  “ 哦?是何人所放?堂堂大理寺衙门,难道还能随便人进出了?沈大人这么说,可不要害了同僚啊。”徐长宁冷笑,“更何况,北冀国所有这类文书,都是左丞相汤承管理,而我与家父家母等一家人被摄政王绑架后,还听到了摄政王与北冀左丞相的密谋。
  “左丞相想要我与我父亲的人头,摄政王则争取了左丞相的支持,代价除了我们的人头外,还有北边的五座城池。”
  此言一出,众人皆哗然。
  有人震惊至极,有人心存质疑。还有摄政王的余党说徐长宁是在胡诌。
  人群中,孟氏、阮氏为首的徐家长房下人们适时地站了出来,高声将他们听到的都说了出来。
  如此多的人证,其中也不乏摄政王身边的人投靠了顾九征的,如此一来,他们的话就更加可信了。
  文武百官听的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吏部尚书道:“皇上,摄政王分明就是个卖国贼,他把持朝政多年,所做的恶事简直罄竹难书啊。”
  “是啊,多亏他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南燕国祚堪忧啊。”
  小皇帝深感赞同地点头,若不是摄政王死了,太后没有了靠山,也轮不到他在这里主持大局。
  “所以沈大人,你的意思是,北冀国左丞相汤承,安排了手下,将这机密的懿旨悄悄交给了你?”
  沈珏沉着脸,浑身肌肉都紧绷了起来。
  还有大臣高声质问:“沈大人,你不如解释解释,也好打消了大家的怀疑。”
  老百姓也有人议论,议论声越发的压不住了。
  沈珏看了一眼徐长宁,抿唇又看小皇帝,沉声道:“皇上,臣一心为国,不知缘由地得了这个,自然就要出于谨慎严查徐长宁,臣也是为了南燕着想。至于为何会有人将此物交给臣,臣也不知道,或许他们是看在臣素有‘青天’的名声在外,才将如此重要的事拜托给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