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其他 > 王妃他富可敌国 >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297节
  顾砚书:???
  合着刚刚你这天知地知的,是在诈我呢?
  而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别说顾砚书对皇帝将西戎之事拿来询问他感到惊讶,就连皇帝自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话都已经说出了口,皇帝便干脆顺着这个话头向下说。
  毕竟按照顾砚书以前所拿出来的那些个点子,万一在西戎之事上也能有一番见解呢?
  谁知道顾砚书这反应,倒真像是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的。
  皇帝当即便来了精神,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顾砚书。
  这个时候,顾砚书才确定:
  刚刚皇帝真是在诈他呢!
  不过话都已经说出了口,而且若是真的能够让西戎打消起兵的念头,对自家小鹿也有好处。
  思及此,顾砚书心底的抗拒才稍稍消散了些许。
  抬眼对上皇帝催促的目光后,顾砚书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绪,便缓缓开口:
  “父皇刚刚也说了,西戎之所以大肆举兵,这源头,还是在他们没有过冬的物资之上。”
  “没错。”皇帝微微点了点头。
  若说一开始,旁人进犯天齐,是看中了天齐地大物博,想要据为己有。
  但这近百年下来了,也没有谁真正将天齐收入囊中。
  其中固然有几个邻国利益相争,谁也不愿意让谁多占便宜,分赃不均的缘故在。
  但更多的,还是天齐人骨子里不服输,无论多大的压力,也能够咬牙挺过来的韧性。
  现如今,除非像是十七年前的西境一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已经嫌少会有人做举一国之力来进犯天齐这般吃力不太好的事儿了。
  毕竟战事一起,不仅天齐不得安宁,起兵之国,也同样如此。
  就在皇帝如此作想的时候,顾砚书便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既然如此,那咱们天齐将过冬的物资给他们不就行了?”
  皇帝想也不想便瞪着眼睛回道:
  “凭什么?”
  给其他国家送物资,这是附属国对宗主国才会做的事儿。
  他们天齐虽然实力不强,但百年下来,可从未沦为过谁的附庸。
  现如今顾砚书竟然让他自降身价,主动给其他国家提供物资?
  想到这里,皇帝便觉得心间有一股无名之火,“腾”地一下便冒了出来。
  然而还不等皇帝将这股火气发泄出来,便又听到了顾砚书的声音:
  “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给他们物资。”
  听到这话,皇帝心间的怒火才稍稍平息,给了顾砚书一个疑惑的目光:
  “嗯?”
  “儿臣的意思是,可以开通边境的往来通商贸易,将天齐境内的物资,卖给西戎等国。”
  顾砚书慢悠悠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们西戎不就是要物资吗?
  天齐给他们便是了。
  只是这物资要怎么给,如何给,给多少,就不是西戎能够决定得了。
  “开通往来贸易?”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个回答,的确有些出乎皇帝的预料。
  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顾砚书微微点头,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没错,父皇刚刚不是也说,天齐今年,会是一个丰年吗?”
  既然是丰年,自然应当是有多余的物资,可以给到往来通商之上的。
  当然,除此之外,顾砚书看的,也更加的长远。
  不仅仅是今年,还有明年,以及以后的每一年。
  待到明年,顾砚书将红薯推广开来之后,天齐境内的粮食产量定然会比往年多上不少。
  按照天齐目前的人口数量,定然会有不少剩余,若是往来商路打开,届时这些多余的粮食,也都有了去处,倒也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届时顾砚书的快递业务,想来也可以到达一个新的高峰。
  想到这里,顾砚书便更觉得,应该做好皇帝的思想工作,让其同意自己的提议。
  然而还不等顾砚书开始第二轮劝说,便听到皇帝略微带着一丝不确定的疑问:
  “西戎那边……能同意吗?”
  一听此言,顾砚书便知道皇帝心中应该是有所意动了。
  否则皇帝不会问西戎会不会同意,而是会直接说出天齐不愿意与西戎通商的一二三点理由出来。
  顾砚书顿时精神大振,立刻便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精神,开始了自己的忽悠之旅:
  “西戎不同意?西戎凭什么不同意?”
  “战事一起,百姓便会流离失所,沙场上也会洒满将士们的鲜血。”
  “想必除了父皇之外,百姓们也同样不愿意面临战争,天齐的百姓如此,西戎的百姓也同样如此。”
  “现如今西戎点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遭遇了蝗灾,今年颗粒无收,无粮过冬,但现在天齐愿意提供粮食,他们为何还要起兵?西戎的百姓能答应吗?”
  不得不说,顾砚书的这一番话,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之上。
  旁的不说,就说十七年前,西戎的那一场背水一战。
  在秦戮的手札之中,天齐的确是损失惨重,但西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那一场战事之中,西戎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大帅,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
  甚至直到现在,西戎直天齐境内,当初被西戎所攻占下来的城池,都还有一种说法:
  在他们脚下的土地上,不知流过了多少人的血液,又不知有多少人,无法回到自己的故土。
  十七年前,西戎起兵,是走投无路,是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无论西戎朝堂之上的人是如何作想,至少这是他们对外明面上的说法。
  而今天,西戎又在重复着十七年前的历史。
  天齐却可以主动给西戎提供另外一条路。
  若是西戎执意起兵,不仅不占理,更无法说服西境内所有百姓以及将士。
  这个时候,皇帝又提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但西戎等国,早就已经习惯了掠夺。”
  皇帝一句话说的语焉不详,但顾砚书却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习惯了掠夺,就代表了习惯了不付出任何代价,便从天齐境内抢夺物资的行为。
  现如今天齐提出往来贸易,就代表着他们再想要拿到物资,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转变,的确让人无法接受。
  只不过,对于顾砚书来说,这却并不是什么难题。
  只见顾砚书想也不想便摆了摆手:
  “这个简单,到时候和他们讲讲道理,他们会听的。”
  讲道理?
  若是能够与西戎这些野蛮之国讲得通道理,天齐的边疆又何至于动荡不安?
  皇帝想也不想便要反驳,却见顾砚书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面色稍稍变化了些许,而后加上了一句:
  “儿臣刚刚忘了说,若是寻常人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不愿意听,便让王爷亲自带上十万将士,去西境同他们讲一讲,总是能说通的。”
  皇帝:???
  让老三去,还要带上十万将士?
  老三媳妇儿,你自己扪心自问,你这是让老三去讲道理的吗?
  第195章
  饶是皇帝,也被顾砚书这番“厚颜无耻”的发言给惊呆了。
  但好歹也是在龙椅上坐了二十余年的人,惊讶之后,皇帝很快便开始认真思索起了顾砚书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而后皇帝便发现,顾砚书所说的,不无道理。
  西境之人向来野蛮,往来贸易之事,若是寻常人去同他们说,效果定然不会好,但若是老三……
  想着西戎在老三手底下吃过得亏,皇帝顿时便觉得这件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困难。
  将皇帝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的顾砚书则是不动声色的微微笑了笑:
  道理这种东西,向来便是只掌握在大炮的范围之内。
  若是没有绝对的势力,便去和人讲道理,别说是顾砚书了,就是孔子再世,也是于事无补。
  要知道在只看过《论语》,不了解孔子其人的时候,顾砚书也以为孔子是个和善的老头子。
  乐善好施,以理服人,和蔼又慈祥。
  后来顾砚书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