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都市 > 工业教父 > 第483章 人才是分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没有2001年加入世贸就没有中国二十年代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壮举。
  走出这一步的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前提是做好准备,至少是在思想上要足够的准备。要知道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机遇,同时更要清楚我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内外交困的制造业,我们刚刚建立没有多久的金融系统和外贸系统,我们刚刚成型的外汇系统等等,都将面临国际市场给予的严酷考验。
  不过那至少也是十年之后的事情,而且胡杨也不认为这件事有提前的可能。中国加入wto的最终成功,是若干事件连续发生累加之后最终才促使它发生的。
  胡杨从来都不知道,这件事竟然在1987年就已经在讨论了。而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是现在。
  要知道现在的世贸组织核心国就是美国。美国的意志主导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部分行为。而如果没有世贸组织对中方明示或者暗示,我们应该不会对这问题做出讨论吧?而且还这么大张旗鼓的。
  胡杨并没有对罗鹏程隐瞒他的这个疑问。但罗鹏程也没有能给他明确的答案,因为他其实自己也有类似的怀疑。
  在帮助亲领导完成了这份报告之后,胡杨又跟罗鹏程汇报了华夏科技最近东北地区的动作。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罗鹏程特别的给予照顾。正相反,是胡杨为了提醒罗鹏程该避嫌的必须要避嫌。不能因为华夏科技和胡杨给他落下话柄。必要的时候,华夏科技也可以提供协助,哪怕是只出力不拿好处都是可以的。
  以他们的关系而言,罗鹏程并没有跟胡杨客气。今时今日的华夏科技在东北已经初具规模,影响力不容小觑。这份体制之外的助力怎么可能放着不用。
  罗鹏程又询问了胡杨日本方面的情况。
  胡杨首先十分肯定的告诉罗鹏程,赚翻了!
  如果真的有穿越者红利这么个说法的话,这次在日本赚到的钱就真的是胡杨重生以来最大的一笔红利。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大的红利,但这一份对胡杨和华夏科技来说都是意义重大。
  当然必须要强调的是这里只是在说钱这个维度上。胡杨重生以来得到了太多金钱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
  胡杨调集了全部可用的流动资金,全部投入了汇市之中。在专业操盘手的精准操控下几个月内就翻了几番。之后胡杨命令他们不要汇市中久留,扭头就转向了的股市和楼市。
  这次专向再次让他们手中的外汇,迅速变成了有升值潜力的股票和有价值的海外固定资产。这些每天,不,应该说是每时每刻都在升值。粗略的估计他们已经让最早投入汇市的钱翻了五倍以上。而且现在他们所持有的股票和固定资产每天都还在升值。可以预见的收益更将会是十倍以上。
  胡杨还告诉罗鹏程,接下来华夏科技的工作重心会从日本移到漠北。接下来几年也都将围绕北方的情况推进。
  关于北方大国的未来,胡杨对罗鹏程肯定是没有多少隐瞒的。所以他非常理解胡杨的这个决定。这几年来与胡杨的相处中,罗鹏程对于胡杨的信任也无限趋近与100%。所以关于北方邻国的这个预言,罗鹏程也是愈发相信会真的发生。
  而说到此处的时候,两人几乎同时都想到某种可能。或许就是因为那件大事要发生了,美国才或做出某些过去并不曾有的行为。
  仔细推敲之后,他们都发现这个可能性还真不小。
  从胡杨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其实在1991年到来之前好几年中,美国就已经大约知道了会有这种结果产生。并且针对这个大概率会发生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和必要的干预。其中某些行为,甚至直接导致那个大事件的爆发时间推后许多。
  胡杨个人是比较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的。很重要的理由就是,那个超级大国解体之后,最重要和敏感的核武器都被妥善的处理或保管,而并没有像其他武器装备那样大量的流入了黑市之中。
  据说,会有这个结果是因为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多次参与俄罗斯与乌克兰与北方邻国政府之间的谈判。成功的将大事件发生的节点推后了四个月。
  现在的时间是198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国家应该正在悄悄的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也在悄悄的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
  在日本投资的成功,让华夏科技有了充足的底气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计划,那个长期而庞大的计划。
  赚到钱肯定是好事,但可能会因此招人嫉妒。而如果你赚了大钱的的同时,别人却赔了钱。那这种嫉妒就很有可能变成实质性的行动。
  罗鹏程专门提到这问题,当那就是因为有人在这次投资中赔了钱。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赚到预想中那么多的钱。总之,罗鹏程是听到了些什么,所以提醒胡杨要稍微注意点。
  其实胡杨自己也听到了类似的风声。虽然真的感觉有莫名其妙,但这就是人性。
  “妒人有,笑人无”古来有之。未来恐怕也不会消失。所以胡杨才会让华夏科技都尽量低调。不过这事儿也不必特别的在意,因为只要是个人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只有庸才不会被人嫉妒。
  在与罗鹏程进行了这次谈话之后不久,胡杨便再次离开了京城回到了丹东。
  柏青这次没有跟着胡杨同行,因为接下来她有很多事要做。华夏科技现在只有安东港这一个明面上的项目。而且因为是在丹东,华夏科技有能力控制传出去的相关信息。外界能够看到的绝对不会超过真实情况的三成。
  低调再低调,但这么大的企业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柏青作为华夏科技的对外形象代表,现在正是需要她站到台前的时候。
  之前柏青组织各种比赛为华夏科技甄选人才。接下来她的工作也还是跟人才有关。这次不再是办比赛,而是办学校。
  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的问题。光抓头部顶尖人才,只能算是摘果子而不是种果子。想要更多的人才出现,必然要从提高从业者的数量和的质量这两方面入手。
  以现在国情而言,办学校就是培养人才最好的途经之一。
  其实人才就是分子,需要足够大得分母才会产生。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真就是个数学问题。一百个人里能选出十个人才,一百个人才里能选出五个顶尖人才,一百个顶尖人才里肯定有几个天才。他们就会是这个领域的带头人。
  而此时回头看看,需要多少个人做分母呢?要几千上万。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解决了基础知识的部分,然后就需要各种程度专业方向培训。这就是接下来柏青要去做的事情。
  在1987年的当下,这个时期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问题,在教育方面的支出都很紧张。民办学校九成都还是指各种厂办学校和个别贫困地区的民办中小学。
  真正意义上的民办中转都是十分罕见的,更不要说更高级的专业技术学校了。
  民办学校不好办,首先就是资金问题。要有教学的地方,还要有实习的设备和场地,还有教职员工的工资,这都是不小的开销。
  其次就是师资问题。民办学校是没有编制的,这也是大多数民办学校留不住老师的根本问题。工资是一时的,编制才是一辈子的。
  编制为什么这么重要。那是因为咱们国家的养老保险金体系要到九十年代之后才会进行大的改革。在九十年代之前,有编制的人也就是有正式单位的人,他们是并不需要自己缴纳保险金的。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在编人员只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退休工资和相关福利。而这些的前提就只是你有编制。因为退休工资和相关福利,都是有你编制所在的单位来给予发放的。
  政府公务员和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走得是财政。而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和国企一样都是从利润里划拨。
  而民营企业则基本上都没有退休工资这一说。就算是有,大多数人也都还是认为风险太高。
  公务员就不用说,就说国营的企事业单位多稳定!这么几十年都没有变化。退一万步不说,这些企事业单位都还是有上级单位,总还是有个地方去找的。可这民营单位说黄就黄了,上哪儿去找人去?
  说到底,安安稳稳就是绝大部分人的基本诉求。
  这种诉求很合理,但老的办法显然是不再适合现在新形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