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血战旗 > 第四八五章 战略推演
  苏军有战胜过日军精锐部队的先列,可日军往往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候,发动攻击,理由也千奇百怪。诺门坎的战役,虽说是关东军上下一心的结果,但是真正要找出爆发的原因的话。
  那么只有一个,关东军希望获得上战场的机会。
  而不是呆在后方,给其他方面军充当后勤部队的角色。39年的战役爆发很突然,促使这场战役爆发的关键性人物也不是时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植田谦吉,而是在参谋部下的一个少佐参谋官辻政信。
  这对于上下等级观念极强的苏军来说,绝对是一个不敢想象的谋逆之举。
  曾一阳的述说假设是从东北没有强大的抗日力量,关东军完全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从朝鲜北部的清津一路往北,抵达中国境内的虎林一带,关东军在这片区域构建了9个永久要塞群,而关东军重兵集结的区域正是图们一带,辐射边缘的虎林和安图,一旦日军进攻,你一定知道对远东苏军来说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曾一阳见华西列夫斯基点头,继续说:“虎林图们一带,距离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补给线——远东铁路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只要一天的集团式冲锋,就能截断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其卫城乌苏里斯托克,远东方面军将失去其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空军机场。”
  “曾,这些都是假设,苏联红军有信心将日本人赶下海洋。”华西列夫斯基挣扎的崩出一句话来,缺乏应有的霸气,更像是一种狡辩。
  曾一阳正色道:“在结果面前,任何假设都是苍白无力的。但是在战略预想面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假设也会变成现实。”
  “曾,你这是诡辩!”
  华西列夫斯基的叫嚷的冲到地图面前,对着伯力和霍里之间的铁道线对曾一阳说道:“远东方面军只要控制住这里,日军的集团作战兵力就无法展开,没有机械化兵团的突击进攻,日军的进攻每天最快只能推进30公里,在有抵抗的时候,日军最多每天推进5公里。”
  曾一阳戏谑般的笑道:“将军,你这个也是假设。伯力到霍里的距离超过两百公里,而且这片区域都是平原地貌,河流也并不是太多,对于步兵来说,想要挖一条战壕来组织日军的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
  “伟大的红军绝对不怕一切的困难,对付日军,我们的红军将士获得过辉煌的成就。”华西列夫斯基一再的强调那场发生在蒙古的胜利,这让曾一阳觉得有些好笑。
  可以断定,这间房间内的谈话会被记录下来。
  或许是用录音的办法,或许是有人在边上的房间内就在监听。不然,华西列夫斯基也不会这么激动,却有闪烁其词。他要真是一个莽撞的,缺乏口才和急智的军人,这么可能会被招入苏联统帅部内,担任最重要的参谋部次长。
  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仅次于总长的作用。
  但在有些方面,其权力之大,甚至不下于方面军司令官。
  曾一阳耸肩解释道:“所以远东方面军在战略上处于被动防御的尴尬局面,而且这种局面不会因为精锐作战部队的补充而获得缓解,在远东苏联红军控制的区域狭长,纵深上对于机械化作战兵团没有太有效的扼制能力,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远东红军无法解决。”
  “什么问题?”
  “人口。”
  对于任何一个战略大纵深的要求中,人口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没有大量的人口基数存在,兵源就不得不需要靠后方运送。
  而远东的苏军的后方在哪里?
  万里之遥的欧亚边境,从莫斯科火车站起运的物资,需要10天才能抵达远东。而日本在朝鲜和东北就能完成兵源的补充,物资的补给,这一方面,苏军是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这条生命运输补给线,将遭受到暴风雪,寒流的影响,一度中断。这对于苏军的威胁来说,将是致命的。
  华西列夫斯基沉默了,远东对苏联很重要。
  这是苏联挤入国际舞台的重要筹码,失去了远东,苏联将被死死的封闭在大陆上,不管是北极圈内的港口还是波罗的海的港口,都无法匹敌德国和英国的海军。
  苏联仅有的三艘新式战列舰,根本就不敢驶出港口,执行海上防御任务。
  这种尴尬,不仅是苏联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还是苏联在海军上力量薄弱所导致的。波罗的海舰队是苏军最强大的舰队,但是除了少数主力舰之外,多数舰艇都是从俄国时期就在服役,巡洋舰对付不了德国的驱逐舰,战列舰在海上更是缺乏自保能力。
  在海军技术壁垒的挟制下,苏联不得不致力于空军和陆军现代化的改建。
  但空军除了数量之外,对上日军的新式作战飞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存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诺门坎之战,苏联空军将一败涂地。
  而陆军虽说比老对手日本强大的多,机械化兵团的换装也在一步步的执行,同等的局面下,斯大林有信心也有决心将关东军的野心歼灭在萌芽之中。但苏军不仅仅只有一个远东方面军需要补充,另外的几个方面军也亟待补充新式火炮和坦克。
  随后曾一阳从几个最重要的方面,阐述苏军在远东的战略部署上的缺陷和不足。
  这一度将华西列夫斯基产生了一种噩梦般的幻觉,他的远东方面军在日军面前将一无是处。
  在不断地摧残之下,华西列夫斯基的信心已经被吹打的四分五裂。
  一度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似乎他的远东方面军也将无能为力。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本想要争夺远东,必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兵力的问题。
  50万的日军,加上海军和东北华北的航空兵,确实能够在实力上压倒远东苏军,毕竟日军的陆军选拔还是非常严格的,相比苏军的兵役制度,日军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线。
  部队训练充足,而且战斗士气也比苏军会高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日本内部也打不起这场仗,如果想要快速解决战役,50万日军还是太少,最理想的数字是100万日军。这等于是将在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日军都拉到北极圈附近,和老毛子死磕。
  这样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提前抗战胜利,应为鬼子都去打老毛子了。
  即便曾一阳也是国际无产阶级战士中的一员,但真要是苏联和日本死磕,也是他非常愿意看到的。不过鬼子可不会冒着全军崩盘的威胁,和苏联争夺对日本战略上并不是太重要的远东?
  自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大量依赖进口铁矿石和钢铁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扭转。
  辽宁的铁矿和东北各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让日本摆脱了资源贫瘠国家的帽子。
  把远东的苏联煤矿夺下来,对于日本来说,意义并不大。
  除非一个原因,轴心国战略统一部署。
  日本和德国在战略上获得协同,到时候,即使苏联再强大,人口再多,面对两个军事强国,苏联也无法抵挡从东西两面的压力,在战争中覆灭也将成为定局。
  而获得了东西大通道的德国,在扩充势力之后,其辐射面积将直接抵达太平洋。如果到时候日本还是和德国战略联盟,那么其作战将直接针对一直脱离战火的美洲大陆。
  苏联的紧张,无非是怕日德同盟之后的不利局面。
  虽说,苏联和这两个国家都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但一纸条约的约束力有多强,这一点双方都不好说。
  曾一阳虽说知道历史真相,但说着说着,从日军的地面作战乏力,从日德海军的战略,乃至日军航空兵的发展,得出了一个于历史相悖的推断。一旦德国准备好对苏作战,日本将有很大可能和德国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东西夹击苏联。
  在说出这个论断的时候,曾一阳自己都差点吓的跳起来。
  从整体上说,历史并没有朝着原来的方向偏离,但是对日本来说,对中作战却比历史上困难不止数倍。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百万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死死的拖住。
  这个结果,让日本大本营也非常无奈。
  想要一口吃掉中国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日军撤离中国战场,凭借日军扶持起来的伪政府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维持的下去。
  在中国战场没有取得结果的相持阶段,日本也在寻求战略上的转变,或者说是开辟新的战场。这一点,对日本情报工作非常细致的苏联是不会看不出来的,一旦苏德战争爆发,难免日本不会有所想法。
  苏联拥有对德日来说最安全的石油通道。
  苏联的巴库油田是全世界都闻名的石油产区,开采容易,储量大,而且远离海洋,一旦被德日占领,两个军事强国将彻底摆脱石油给海军带来的束缚,新的一轮战略争夺将再次开始。
  曾一阳走后,华西列夫斯基在沙发上独自一个人座了很久。
  铁青的脸色,也不知他是为和曾一阳的这次交谈的不顺,还是苏联在世界大战中所担负的尴尬角色而担忧。等到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的秘书带着两人穿戴整齐,似乎有点严肃的人在他的面前。
  “怎么回事?”
  华西列夫斯基眼神瞟向了他的秘书,没有人喜欢在沉思的时候被打断,而站在华西列夫斯基的位置上,他周围都是机密,国家机密。怎么可能有人在不经过他的允许的时候,就冲入他的房间?
  秘书挣扎着才解释道:“将军,这两位是国防人民委员会的,有一份备忘录需要你签字。”
  秘书没有说太多,但华西列夫斯基却像是被电着了一般,立刻就警醒了过来。
  如果在苏联,有一个组织可以让所有人都害怕的话。那么这只能有一个,国防人民委员会下的国家安全总局。在战后冷战时期,这个机构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克格勃。
  直接效忠于最高领袖斯大林,在其执行的任务中,甚至还击毙过一味苏联元帅,叶戈罗夫。
  华西列夫斯基还不知道,他回答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发抖:“什么事?”
  “将军,这份备忘录请您过目,如果没有异议的话,需要你最后签名。”特工递上了一份相对有些潦草的速记手稿,记录的内容却很详细,甚至连他和曾一阳的问候话语都一字不落的印在纸上。
  他低头默默的看着,左手习惯性的摸着上装的口袋,拔掉钢笔帽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份屈辱的感觉来,他是总参谋部的次长,却在约见苏联盟友的密谈中,却受到国家机器的监视。
  难道他的忠诚,就那么不值得被信任吗?
  特工很满意的将签好字的文件收起来,微微点了一下头,转头对身边的副手说道:“马上送红宫。”就离开了房间。
  而心力交瘁的华西列夫斯基全身酸软的倒在了沙发上,满脑子都是曾一阳刚才说的话。
  “战略防御系统中,纵深防御应该是迟缓对手的行动,让国家拥有更多的时间完整全军全国的总动员。”
  “两国交战,实力差距处于弱势的一方,在第一波国防防御时候,不应该将最精锐的部队大量集结在国防边境,容易被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围歼……”
  “失去精锐部队,短时间内不仅军队士气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完成动员的新兵,因为没有老兵,无法补充部队,而完全由新兵组建的部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
  夜色下的红场,没有夺目的霓虹灯,甚至连灯火都被管制了。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灯光是唯一在黑暗中能够辨识的亮点。
  斯大林坐在担任沙发上,手上拿着他钟爱的烟斗,一份不算太长的文稿放在膝上,看上一页,似乎还微微点头的表示认同文稿上的内容。
  当他看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皱起眉头来,苏军国防部署中,很多思路都是来源于死于大清洗的苏联元帅哈切夫斯基,这位国内战争时期就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在战争之后,致力于研究苏联的战略防御问题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并一再主张苏联的装甲部队的建设。
  大纵深,是苏联防御欧洲敌对势力的最后的一个筹码。
  可一旦开战,初期的防御该如何做,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
  让斯大林承认,红军不如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德军,这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承认的。但如果一旦在开战之初,不仅没有把对手赶出国门,反而让精锐作战部队损失惨重,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问题。
  想到这里,斯大林放下了手中的文稿,拿起电话给秘书处打电话,让朱可夫连夜赶到红宫,来商讨。
  苏军已经把国内一半的兵力都布置在西线国境线不到200公里的区域内,但是一旦前线的作战失利,被德军突破了边境防线,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德军可以迅速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是一个让苏联陷入绝境的可能,斯大林不得不重视。
  半个小时之后,侍卫敲开了斯大林会客室的房门,斯大林没有站起来,只不过抬起头看了一眼从门口走进房间的朱可夫将军。
  随手将手中的文稿递给了朱可夫,斯大林说:“你先将这份备忘录仔细看一下,这是曾一阳和华西列夫斯基之间的谈话记录,大部分都是远东的战略推演。但是其中不少地方对于西线的防御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朱可夫连口气都不敢喘,拿起文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蒙古的哈拉哈河边上,朱可夫当时临危受命,委任为第57特别军军长。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等之内的集团军一级的作战单位。
  在物资无忧的情况下,在兵力,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日军前线的第23师团和第7师团击溃,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导致日军在战争爆发4个月之后,宣布投降并开始苏日和谈。
  朱可夫和曾一阳的会面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局面下发生,两人都是年轻俊杰,但是匆忙的会面之后,朱可夫需要谋划一场大胜来向日军显示苏联的军事实力。曾一阳却筹划部队进入东北之后的生存问题。
  所以,两人的接触不多。
  可朱可夫看到曾一阳人在中国东北战场,但他的眼光却注视着整个世界,能够有这个样才华的将军,他的名字一定会载入世界军史。
  合上文稿的朱可夫心中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有什么说的吗?”斯大林浓密的胡子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威武中带着英气,渐渐有些花白的胡子,苍老了很多。
  朱可夫这才惊觉:“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参谋部会马上拟定一份备用方案交给您。”
  朱可夫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斯大林很满意,点头赞许道:“很好,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要想侵略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将他们打出去。”
  斯大林用力的挥动了一下手臂,当年他在南方方面军当政委的时候,正是用这种鼓舞的办法,让士兵斗志激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