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好女难嫁 > 好女难嫁 第154节
  瓜子皮嗑了一地,嗑的人也渴了,老吏又闷不声儿的去后院提了一壶开水过来,倒了一碗,慢慢吸溜着喝。
  玲珑没磕瓜子,口也不渴,倒是坐的发了困,扯了把披风后面的大斗帽遮在头上,就靠在墙上小憩,也不知是太阳晒的舒服的缘故还是这段时间真的太累了,这一靠,都是真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就听老吏邦邦邦的敲了几下烟斗,含糊着说了句:“回来喽。”
  玲珑一下子就清醒了。
  103.第103章 略
  这一趟行动, 极为迅速,未等许多人反应过来,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身上有人命关司的, 都入了大牢, 等日后处置。
  四个家族,查抄出山地水田几万亩,而在衙门在录各户不过区区三千亩, 其中还有几千亩之数是纳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不曾征得一分之毫税赋。
  徐知安和一众属官商议后决定:那些未在衙里录契的田产,如果主家以银钱相赎, 则可归还, 但赎回去的田产必上在衙里上契, 每年的粮税课赋要按量缴纳;如果主家不愿赎买回去, 则衙门会对此产业进行公开售卖,并且写契,日后的新地主也要按时按量的缴纳粮税, 不得借故拖延。至于之前一直隐瞒未缴的税赋, 只追缴三年内的额量,三年之前的, 网开一面, 不予追究。
  那几家听了此令,真真是打落了牙齿和血吞进腹里, 田产乃是立族根本, 若没了田产,家族就难以维继,为了不使硕大的家族在顷刻间分崩离析,那些家主们只能掏出大量的银钱将田产赎买回来, 上了契录,补交了三年的税赋……就这么一遭,各家都如受重创,大约几年之内是恢复不了往日荣光了。
  而经了这么一遭,一贫如洗的官衙公库里总算有了些东西。
  刘同知拿着自已的辛苦钱,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有了这些钱,他们就能买到合用的农具和更换武器了。按着徐大人的规划,要推行民垦,还得推行军垦,垦了田地,养上牲畜,以后的守备军所再不受上面的掣肘,他们完全能自给自足。
  反正徐大人在任时,各寨多半是不会发生附乱或暴动之害,如此一来,守备军就会轻闲很多,完全可以半农半军,累是累了些,总比脑袋别在半腰上强出许多。
  谁不想过太平日子呢?
  平民百姓最怕的就是,日子不太平,人祸是一个,天灾也是一个,蜀中也不是年年风调雨顺,一时旱了,一时涝了,还要发生些地动山火,真要太太平平的年景,却是许多年都找不出一个平顺年了。
  灾景频繁时,人们也就习惯了,涝了就往山上走,旱了就去江边讨生计,出了山火就往山脚跑,总能想出个逃命的法子。只地动确是没法子的,只能听天由命,好运气的人能活下来,没福气的,没就没了……
  好在许多年没遇着地动了。
  才说着今年还算平顺,一场大雪就猛猛的降了下来,温度也骤降的利害,秋衣穿身上一点儿隔不住寒气,屋檐下的雨水瓮结了厚厚的冰,火塘的火一直不敢熄,屋里还是冷的受不了。
  玲珑将所有冬衣都翻了出来,急着打发人给徐郎君随娘子送去,家里几个女孩子的冬衣也单薄,回屋能缩在火塘边取暖,出了门,都缩着肩膀似受冻的鸡崽儿一样,看着可怜的不得了。
  这时候也管不得许多了,凡家里能收拾出来的厚衣裳都拾掇出来,给几个女孩子分着穿。
  这天气太寒冷,船夫挑夫都歇了,江边也结了冰,人在边上行走悬的很,一不小心就得滑进江里,这样寒的天,掉水里上来必是要生一场大病的,这一病,说不准人就没了,索性先歇几天,待天气回温冰雪化了再说。
  最难过的是,地里留的准备过冬的冬菜都冻了,叶子上封了厚厚一层冰壳,冰壳一化,菜都萎了,没几天,都烂了。
  山上山下寂寂一片,每家屋顶都冒着烟气,从早到晚一直没歇过,又过两天,山里多了许多打柴的人,旧年的枯树枝子,冻的邦邦硬的油桐白腊,这时只要稍用力一扯,枝子就从中间折断了,都背回去当木柴来烧。
  衙里的柴火管够,门吏们也不愿在大门口守着了,都抖缩着肩膀往院里去了,一群人守着火塘,烤土豆玉米粒儿吃,吃的口干了,就去外面揽一捧雪,捏巴捏巴成了一个雪球,一口土豆一口雪的啃。
  玲珑担心育幼堂的柴火不够烧,又挑去几担玉米芯,和柴草间或着烧,也能挨过这次突如其来的寒潮。
  山上山下的村子寨子肯定也有困难,但山路滑的利害,没法儿挨个儿去巡查,只能就近走一趟。
  屋子被压塌的情况不多,最多的是受凉后生病的,两个不靠谱的大夫又忙开来,有药熬药喝,没药就熬野葱须野蒜头山胡椒等散寒的东西喝,能不能熬过去就看命了。
  玲珑看着这样也是无奈的很,南浦缺了官学之外,还缺靠谱的大夫和药材,这一项也得列入计划中。
  还有一项,基本的住宅屋的建设也要列进来,要不再来几次寒流,人口肯定得折一半。竹屋木屋是轻便简单,但它不耐寒,一时天冷了,屋里屋外都是一个温度,火炉火炕也不敢砌,就怕一时不防将整个家都烧着。
  青砖瓦房就算了,实施起来太麻烦,南浦山石多,采些山石建个石屋比较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但这个事,不能强制要求,只能慢慢等百姓们手里有了闲钱才有实施的可能。
  都是穷闹的。
  有时,玲珑看着眼前的现状也会灰心,要改变如今的现状简直太难了。
  但是……眼见着民生凋敝而无动于衷,她自认无法做到,只能做些事情来安抚自己的良心。但她又实不是个伟大的人,能尽力却不敢尽全力,能做多少算多少,在这样一个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且形容的时代,她已经不敢以至高的道德感来要求且期待自己了,只能以最低的道德感来要求自己,或许该做些什么,应该能做些什么……
  为这些艰难而活的人们,也为自己的良心。
  贺嫂子一众人偏在这种时候回来了,江水寒凉,涧中风也大,普通的货船上不保暖,只靠火盆来取暖。一行人走时天还不算冷,走到半路天骤然变冷,就算停下也是冷的不行,干脆还继续走吧,早些到南浦早些有暖和的地方。
  好在这次楚嫂子一家也跟着,穷家富路,带的行礼多,厚实的衣裳被子暖靴都带着,冷的受不了时大家挤在一起围着被子也就暖和些了,就这么着,一路到了南浦。
  上了岸,船往码头上一锁,贺嫂子就带人去徐大船住的地方去暖和暖和,再让他喊些人把船上的东西卸了。
  还是有些急须钱物的挑夫来江边找活儿的,像这种天气,危险多,受的罪也大,得的工钱也比往常丰厚,靠挑东西过日子的人家,宁愿挨些冻也要来挣那几个丰厚钱的。
  徐大船喊一嗓子,江边的茅草屋里就走出十几个穿裹的臃肿的男人,很麻利的把行礼都卸下船,又跟他商量着将这些东西挑送到衙里给多少钱,要是价钱合适,他们就将这桩生意包揽了。
  也是徐大船有了官府做事的身份,`他们才肯过来商量,别的人家挑行礼,他们才不会这样干脆,非讨了最丰厚的好处才肯动手。
  给他们挑也无不可,一船的行礼货品,总得有人挑么。
  那个跟了贺嫂子回苏北的半大小子穿着厚棉衣看着东西,等挑夫们装好担子用草绳绑了死结封了边口再不能打开时,他才跺着脚回来。
  饿了一路,但徐大船住的地儿不常做饭,什么都缺,一行人就去了江边的食肆吃顿便饭,饭后又雇了几匹骡子,几人骑在骡子上,跟在挑夫后面回了州衙。
  走路的人热气腾腾,骑骡子的倒冻了个够呛,到地儿后腿脚麻的连路都没法走了,还是被人搀扶进去的。
  楚嫂子一家子都来了,她丈夫,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她丈夫是随家铺子的管事,大小子也在铺子里做事,前年冬上才娶了媳妇,二小子还小,之前在随园做了个小跑腿儿,这次来了也能在前后宅之间做个传唤。
  平湖带男人们去前院的换洗间暖和去了,贺嫂子带高许两位夫子和楚嫂子和她的儿媳来了后院儿,也没顾得上换衣服,直接脱了外面的衣裳,爬到炕上用被子包住全身来暖和冻的麻木的身体。
  黄绢画角带三个丫头把东西都搬进库房,也不细分了,先搬进库房,等天暖和过来再重新整理。
  东西一入库,又忙着做饭去了,玲珑也上了炕和贺嫂子楚嫂子两个说话,楚嫂子的儿媳看着有些腼腆,初次见面,玲珑给了她一对银镯子做见面礼,小媳妇腼腆不敢接,楚嫂子却大方,接了镯子给了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