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三国良家子 > 第578章 西击长安(一)
  高顺违抗田齐军令,决定率军西出,追击董卓。兵马刚刚完成集结,曹操与刘备相约而至。
  曹操追击董卓中了伏兵,败退而归,心有不甘,曾经联络高顺,请他与自己一同出兵,再次出击董卓,但被高顺拒绝。如今得知高顺全营集结,立刻前来询问因由。
  刘备三兄弟率兵来到虎牢关,始终跟随曹操行动。与历史相比,刘备因得田齐举荐,曾任二千石北军校尉,又因此与曹操共事四年有余,关系密切。刘备官职被免,代表公孙瓒来虎牢会盟,自知无论出身还是实力,都与其他各路诸侯无法相提并论。为了不被人当成“炮灰”,刘备主动依附于曹操。
  高顺亲自出营,面见曹操、刘备等人。曹操见高顺面带战意,心中一喜,呵呵一笑,“高校尉可是要率军西出,追击逆贼董卓?曹阿瞒愿率屡败之军,追随左右,可否?”
  刘备也打马上前,执鞭行了一个揖礼,“玄德兄弟三人愿率军为高校尉前驱。”
  高顺到虎牢之后,袁绍多次与之为难,曾经多次得曹操出言相助,心中感激。他于马上向曹操躬身行礼,“我家主公于数日前率骑军两万渡海东来,以壮关东联军声威。我欲率军出击,杀董卓,救天子,向主公报捷。曹将军愿率军相助,高顺感激莫名,如何不可?”说完,转头望向刘备,轻声一笑,“久闻主公提及,刘关张兄弟骁勇无敌,无人敢挡其锋。不过哪有让客军当先锋的道理。”
  高顺也参与过讨伐黄巾之战,与刘备兄弟也见过面,但并没有亲眼见过三兄弟作战,不知他们兄弟如何勇猛。不过田齐曾经提醒过高顺,若与刘关张接战,千万不可与之斗将。
  曹操也意味深长的看了刘备一眼,“玄德不必心急。董卓势大,兵精将勇,又有飞将吕布从旁相助。各路诸侯犹豫不进,我等孤军出征,必陷苦战,你等早晚有展露勇武之时。”
  刘备心中一惊,听出曹操言语中包含不满,立刻警醒过来,连忙退于曹操身后,“玄德心忧少帝,一时情急,未等吩咐,冒然请战,还请曹将军恕罪。”
  曹操含笑摇了摇头,“玄德言重了,少帝受困,被董卓挟持西迁,我等身为汉臣,如何不急,又何罪之有。”
  不等刘备再言,曹操笑容一敛,询问高顺,“高校尉整军待发,不知可有定计,欲从哪里追击逃敌。”
  高顺早得贾诩建议,心有定计,却故意询问曹操,“不知将军有何建议?”
  曹操呵呵一笑,“若校尉信我,请北出洛阳,沿我之前路线,再行追击。”
  闻听曹操建议与贾诩的计划不谋而合,高顺大喜,击掌高呼,“董逆侥幸胜了曹将军一阵,军心必骄,绝不会想到我等再去追击。攻敌不备,此战必胜。”
  高顺说完,立刻下令全军拔营,出虎牢,入洛阳,再行北上,沿两京直道追击。曹操、刘备也早有准备,随即率军出营,紧随高顺身后。
  高顺的陷阵军皆为精锐老军,一人三马,行军甚速,从早晨至黄昏,片刻不歇,行军两百三十里,直进洛阳。
  此时洛阳城内大火已经烧了三天三夜,渐渐熄灭。城中到处都残垣断壁,地上的火灰厚达半寸,火把照映下,黑乎乎一片,分不清道路。
  高顺传令军士多打火把,绕过皇城,直出北门。途经曹节赠与田齐的宅院,高顺停住战马。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望着眼前一片废墟,高顺心中唏嘘不已,再次抱怨田齐不肯力挽狂澜,解救大汉天下。
  贾诩打马上前,询问高顺,“这是哪里?”
  高顺轻哼一声,抬鞭指向废墟,“这里就是主公旧居。当年先帝公车相召,力排重异,委任主公为两千石大夫,横海中郎将,曹节于当晚赠此宅院给主公暂居。直到主公讨灭黄巾,爵升列侯,官至后将军,太后另赐将军府,主公又将此宅院转赠于我,作为我与乔氏的婚房。”
  贾诩轻声取笑高顺,“主公基业全在辽东和漠北,此处家宅多年空置。如今董卓乱政,我等来京城的机会不多,此处房产,无甚用处,毁则毁矣,不想校尉却如此念旧。”
  高顺心中满怀怒火,皱眉抱怨,“我与少帝曾相识于此院。少帝年少多智,沉稳守礼,主公曾与我言,若少帝继位,大汉中兴有望。少帝随主公身边求教四载,师徒名分已立。如今少帝蒙难,主公却置身事外,不闻不问,直教人心寒。若主公肯挺身而出,率我等引军西向,董卓小儿何敢猖狂至此。先帝临终,还曾令少帝上门求救,可主公只言不敢螳臂挡车,畏缩不前。我曾多次上书力谏主公,请他扶少主,除奸佞,以正朝纲,复兴汉室。可主公依然托言势不可为,不肯引军西向。他为报父仇,敢以孤身北上,杀檀石槐而还。如今为何如此胆怯!”
  贾诩闻言大惊,急令左右护卫后撤,上前提醒高顺,“还请校尉慎言。”
  高顺冷哼一声,不愿再于众人前失言责怪田齐。他心中郁气难平,怒火中烧,抬头于火光中隐见废墟中一块残匾挂于断壁之上,立刻反手摘下背后钢弓铁箭,连发三矢。残匾应声而碎,高顺心中怒气稍平。
  贾诩呵呵轻笑,鼓掌而呼,“好箭法。”
  高顺长呼一口气,没有理会贾诩,收起弓箭,欲打马前行。
  贾诩提拦下高顺,“我自幼喜读兵书,曾于书中看到,将不可因怒而兴兵。如今校尉心中怒火未消,敢请暂停行军。”
  高顺十分不满的挥了挥手,“兵书中也有言,军令一下,泰山崩于前而不改。”
  贾诩不肯退让,阻拦高顺道:“兵书还有言,不吉不征,事不顺,不征。校尉对主公军略心怀不满,又路经故居残垣,大发牢骚之言。这正是不吉之兆,也是事不顺之象。请校尉冷静,令大军暂歇,明早再行追击。”
  高顺本就不是固执之人,见贾诩说辞越发犀利,态度越发坚决,心生迟疑。贾诩再次上前,“我愿与校尉夜谈,妄自揣摩主公因何对扶立少帝心怀忧惧,或许可解校尉心中疑惑。”
  高顺闻言,轻轻点头,顺势接受贾诩建议,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