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祸害 > 第537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谢谢书友们的支持)
  “梁爱卿,你我君臣相宜,可……那可是两百多条性命啊!”朱寿眉头深锁,一脸的无可奈何。
  内阁阁老梁储脱去官帽,跪在慈庆宫的书房内请罪。“臣教子不严,有负圣恩。臣愿散去一半家资,只求陛下能拖延些时日,让臣给那不孝子留个后。”
  梁储面如土色。
  在新皇下达清丈田亩之际,儿子帮助富户谭观海,从盐商杨端手里夺回百倾田地。杨家不忿,双方起了冲突,儿子杀了杨家上下200多口人。
  新皇虽立志于打压盐商,但一切举动都是依照《大明律》来办的。只要盐商没触犯律法,朝廷也不能无辜抓人。
  留在老家的儿子,偏偏看不透这点。杀人可是犯了刑律!都察院监察天下,就算他是内阁阁老,也没法子欺上瞒下帮儿子脱罪。
  何况正德朝的内阁,早已不是弘治朝的内阁。
  “一半家资?若真如此,户部可就不愁没钱了。”朱寿轻笑,“早就听闻梁爱卿家乡多海商,想必这些家资至少大多来自海贸吧?”
  梁储长跪不起:“祖上留下的,臣身居高位之后,家族中无子侄经商。”
  都察院的言官们被新皇喂了碗毒鸡汤。各个摩拳擦掌地找同僚们的茬。儿子在老家犯了事,他还没收到消息,都察院的言官先捅到新皇面前。
  言官上奏:梁家之赀,可减天下财赋之半。
  梁储看到弹劾奏折时,差点吓死。
  “呵呵,朕总想着离间官员和商人的感情。却忘了官商、乡绅早就血脉相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朱寿自嘲地笑笑。
  曾以为权柄在握,他能让大明翻天覆地。天真了!
  在社会变革、历史滚滚车轮面前,九五之尊也得趴着。
  梁储磕头:“臣有罪。”
  梁储有自知之明,他在新皇心中的分量微不足道。新皇对心腹没开过恩,不可能会放过犯事的儿子。只有趁着新皇手头紧的时候,用钱财让儿子多活些日子。
  朱寿单手撑头,看着磕头的梁储,他突然想起了谷大用。那个一声不响陪在他身边,陪他从艰难时期一路走来的人。
  谷大用在他面前自裁。只求他看在多年的苦劳面前,放过他家里的婆娘。
  呵呵,一个太监的婆娘,一个也不知道是谁安排接近谷大用的女人。
  坐上了龙椅,他变得连太监都不如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朱寿幽幽一叹,“你们是不是觉得朕很无情?”
  “臣有罪!”
  朱寿把书案上两份公文扔向跪着的梁储:“盖上章,带回集义殿票拟。”
  “朕给左都御史打过招呼,令公子将判罚充军九边。”
  “退下,朕想静静。”
  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梁储抬起头,看到新皇脸色前所未有的疲惫。
  浑浑噩噩地走出慈庆宫,蓦然回首,发现偌大的宫殿,格外的空旷、寂静。
  谷大用死后,新皇身边伺候的人又少了。与慈庆宫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禁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梁储眼睛酸涩,跪在慈庆宫前痛哭,“陛下,臣……有罪!”
  梁储手中有两份公文。
  一份能让他身陷万劫不复之地,一份能让他给家乡父老有个交代。
  一份是“上至天潢贵胄、下至平民百姓都需缴纳田赋的公文。一份是浙江、福建、广东几省期盼已久的“解除海禁”。
  梁储回到集义殿时,其他几位阁老正在商议重开市舶司。
  “堵不如疏。陛下想让大家把目光从土地上移开,就需要指几条发财的路子。我等联名奏请开海禁,如何?”屠滽无奈地问询众人的意见。
  “不用了。”梁储心情复杂地把御笔亲书的两份公文,呈现在众人面前。
  屠滽、周经等人了然。
  唯一没被朱寿叫过去单独谈心的杨廷和五雷轰顶。过了许久,他才稳定了情绪。
  “陛下骤然提出取消功名者的免税权,我等如何应对?如陛下之前所说,补贴钱财?国库负担不起!”杨廷和想抓狂。
  杨廷和此刻觉得:如果没有新皇搅局,或许大明能更加安稳。
  顾佐瞟了杨廷和一眼:“虾夷国送来一船金银。国库负担不起,陛下负担得起。”
  杨廷和打了个机灵,他怎么忘了虾夷国已经打下一半的日本。
  所以,刺客一事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新皇实际上打上日本金银矿的主意?
  “在下捐出一半家资,应该能支付来年的免税权补贴。”梁储一脸淡然地表态。
  “……”
  内阁无所作为,集体同意秀才、举人、进士的免税权被取消。
  没了免税权,地方官府人仰马翻。大量录有田亩数的鱼鳞册需要重新登记。
  士林文坛骂声不绝于耳。
  地方上冲突、摩擦不断。为了争夺一亩地,大打出手者众多。民间械斗造成的死伤人数逐日上涨。
  在朱寿有意的回护下,梁储之子打死杨家二百口的事被淡化。
  正德元年的下半年,天下人忙着清丈田亩。
  等正德二年的万寿节即将到来之前,全国的清丈田亩进入尾声。
  大家猛然发现,湖广、京畿的乱民已经平定;新皇也已经大婚了。
  因为新皇登基前就已经亲政,大婚失去了政治上的意义,关注的人并不多。
  除了京师张灯结彩了一个月,各地商路上往来的使者、客商多了好几倍之外,新皇多日未曾踏入文华殿。
  “宾之,陪老夫进宫面圣。”皇家日报主编胡献一大清早找上李东阳。
  新皇大婚当日,李东阳因重建交趾布政使司未成,被新皇撸去了所有官职。又因国丈的身份,被封为茶陵伯。
  圣旨宣读的那一刻,太上皇脱下靴子,往新皇身上砸,新皇硬挨了一下。
  众官员一脸淡定。
  李东阳喜笑颜开地接旨谢恩。新皇对老丈人无情,总比李家被都察院天天盯梢的好。
  赋闲在家的李东阳闲来无事,常举办诗会壮大茶陵诗派。
  昨日诗会迎来了从河套来京的一行人。李梦阳、唐寅、祝枝山等人前来庆贺太上皇万寿。消息一传出,京中很多人闻讯赶到李府。
  李东阳被灌了不少酒,此时还上头。
  “时臣,别难为我了。陛下赐我茶陵伯,就是不想让我插手朝政。”李东阳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道。
  胡献一脸铁青:“陛下大婚后日日留在内宫,从此不早朝。宾之就不怕皇后担上迷惑君王的骂名?”
  李东阳愣了愣:“陛下携皇后前往虾夷,再办一场大婚。顺便接见日本新组的内阁。时臣不知道吗?”
  “此事太上皇、军机处、内阁可知?”胡献气得跳脚。
  “皇后出发前谴人来报。陛下是否通知,在下也不清楚。”李东阳吐槽,“不过,大家应该都习惯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