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历史 > 大宋好官人 > 第996章 大结局
  “没想到你会来。”
  张正书平静地说道,“我以为你不会来的。因为,你应该猜得到,我请你到这来,想必是有恃无恐的。”
  “朕虽然不相信你的科学,但相信你不会害朕!”赵煦很沉着,这几天想必他也明白了很多事。
  “也是,你也猜到了,我这人比较心软,不想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当然了,今天请你来,其实是把你当做朋友一样的。我不把你当皇帝,你也不用把我当臣民,我们坦坦白白的把话说清楚了。”张正书把茶煮好了,给赵煦斟了一杯。
  赵煦没有动,而是颇具深意地看着张正书:“朋友?”
  “对,朋友。”
  张正书拿起茶杯,嘬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我这人没有害朋友的想法,你大可放心。”
  赵煦也拿起茶杯,正想喝的时候,彭元量连忙阻止了:“陛下,不可!”
  赵煦不理他,慢慢地品尝了起来。“好茶!”
  张正书点了点头:“雨前龙井,自然是好茶。”
  “你把我叫到这来,你想说甚么?”赵煦也是很好奇,张正书为何要用讨论科学如何被朝廷掌控为由,把他叫了出来。
  张正书淡淡地笑道:“正如我写的那封信,我是来告诉你,如何掌控科学的。”
  也许是说到赵煦心坎里去了,赵煦眼睛一亮:“哦,说说看?”
  “简单,我退出,那就行了。”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赵煦一愣,不太明白:“你说甚么?”
  “行了,你就别装了,别以为其他路州府那边的事我不知道,你都把技校的先生都抓起来了。我现在退出,你放了他们吧,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的。甚至,你还可以给他们一官半职,说不定就能收买人心了。”张正书把话挑明了,赵煦也沉默了。
  “那你退出,是……”
  张正书笑了,说道:“你都不放心我,我不退出还能怎么样?”
  赵煦心中满满不是滋味,他想过张正书会有很激烈的手段,但不曾想张正书居然会以这种办法,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自个爱玩就玩去吧。
  “你今日叫我来,就是想说这个?”
  “对啊,朋友嘛,吃个茶,多平常的事。”张正书嘿嘿一笑道,“作为朋友,我有点心里话想和你说。”
  张正书都做到这份上了,赵煦即便再疑心,也想听听张正书有什么要说的:“你说。”
  “科学,可谓是天地间运行的真理,你是避不开的。如果你想大宋国祚延长一些,那就不要刻意打压它,也不要过度追捧它,让它自然发展就是了。儒家一家独大,并不是好事。一家独大,不意味着大一统了。人心是会变的,更别说民意,太容易受到蛊惑了。科学,是给大宋上的最后一道保险。我也知道,忠言逆耳,但这是我肺腑之言,你能听得进就听。”
  好整以暇地,又喝了一杯茶。张正书才继续说道:“科学,是我的心血,我确实是不想你把它糟践了。”
  赵煦沉默好久,也没说什么。
  “你我相识有八年了吧?”
  赵煦突然问道,“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你是一个孤家寡人,愣是把人都推到对立面去。”张正书哈哈大笑道,“当然了,你还算一个好皇帝,起码是及格了。只可惜,你的格局还是不够大,看不得更远。”
  赵煦脸色不太好看了,他灭西夏,夺回幽云十六州,这还叫格局不大?!
  “别以为我说的是违心的话,这是实话。”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你也看过地球仪的,如果你的格局够大,就不会把眼光只局限在一隅了。好了,言尽于此,今天不谈国事,只谈风月。”
  赵煦笑了:“果真是你的性情!”
  “如果有选择,其实我更愿意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富家翁。”
  张正书说出了心里话,“没事提个鸟笼,拿把折扇,出入菁楼……啧啧,这日子给神仙来都不换。”
  “哈哈哈……”
  其实说开了,赵煦的心情反而好多了。
  如果没有前面的交锋,别人真道是两个朋友知己在喝茶聊天。
  ……
  “小相公,我们这就走吗?”
  身旁的人是周篷,他觉得这一切都太快了。难道,一切都没办法挽回了吗?
  说实话,周篷并不想走。
  “你要是不想走,就留在这里吧。”张正书也不勉强,“我只觉得,你在汴京城能做的事,远不及在海外的大展拳脚。至于你父母,不是早就安顿好了吗?”
  周篷也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走吧,没什么好留恋的了。”张正书也不是一个果断的人,但事到临头,不果断也不行了。至于张家里的人,愿意走的就走,不愿意走的就留下吧。张正书给了赵煦这么一个大礼包,谅他也不会为难他们。
  如今,京华报社里面,除了家仆以外,就没什么人了。
  来到后花园,找到那一片假山,掀开地底,露出一条地道来。
  钻进去再出来,已经是汴河边上。钻入一艘小渔船,待得黎明之后城门开了,护城河的栅栏打开,小渔船顺利地出了汴梁城。
  张正书隔着窗帘,再看了看这汴梁城,心中怅然若失。汴梁城的楼榭房舍在阳光下,那黛瓦瓷砖也好似闪烁着金光。静谧的晨曦里,公鸡司晨的啼音打破了沉寂,阵阵悠扬的梵声自大相国寺飘来,提醒着还在衾窝中的人们,一天之计已然开始,须臾,袅袅炊烟拌着慵懒的空气弥散。
  汴河两边也开始喧闹了起来,为张正书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庇护。
  小渔船并不快,慢慢地除了汴梁城的视界后,张正书才协同周篷,在来财的接应下,登上了一艘停靠在一旁的载货客船。然后,再往前面到了陈留城,又换了一艘客船,辗转了好几艘船,换了几个交通工具,五日后张正书才算是在青州出了海。一路直奔流求而去,张正书知道,此去怕是经年都回不来了。
  又三日,到了流求。张正书才发现,最先在岸上迎接他的,居然是郑月娥!
  “你怎么来了?你不应该来的……”
  张正书心中发苦,这都什么事啊!
  “小官人,你说呢?”
  郑月娥笑了,二十芳华,如夏花般绚烂。
  ……
  汴梁城,皇宫大内里。
  其实赵煦早就知道张正书跑路了,但他却没有下令去追。
  也许那一次喝茶,他也明白了,这是朋友间的道别。
  “也许,确实是我把所有人都推到了对立面去,我始终还是一个孤家寡人……”
  ……
  宋政和五年,金国建立,辽金大战爆发,赵煦病逝于开封,太子赵瑁继位。
  其后再十年,按照张正书的纪年法,是公元1127年,金国打败了辽国,辽国被耶律大石带到中亚,成立了西辽。随后,金兵南侵宋朝。因为有幽云十六州,金兵久攻不下,和宋朝成了世仇。而后,大宋因为武备荒废,被金国有机可乘,突破了幽云十六州一路打到了大名府。若不是有“天险之城”,宋朝算是亡了。
  就在金兵席卷的时候,一支神秘水师出现,用火炮、火枪打得金兵抱头鼠窜,再也不敢南犯。
  待得宋朝与这支神秘水师联系,才知道是汉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国号为“明”。其国百姓人人识字,朝廷以宰相责任制为总领,衙门细分得不行。国内百姓,一半是汉人,一半是归化的土著。国土遍布整个南洋,包括什么“澳州”,据说堪比大宋国土。甚至,还派出了探险队,与万里之外的美洲联系了,帮助当地人建立了国家。
  这一个“明国”,科技实力惊人,且农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不仅习儒家文化,还有法家、墨家、道家……诸子百家在明国之中地位皆平等。但百姓最信奉的,还是科学之道。
  其建国太祖,乃是张正书。
  国君为虚君,立宪治国,以法为准。国君大多不理政事,但手握兵权,内阁、法院、朝会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因为宋明两国乃是同根同源,宋明签订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甚至在其后宋朝遭遇亡国之危时,往往是明国出手相助。当然了,两国也有过摩擦的时候,但由于明国实力太强,又极为“讲道理”,宋朝都是理亏的一方。
  宋朝百姓都向往如此国度,明国还专门推出了移民政策。
  也许是有这么一个强邻,刺激到了宋朝,宋朝也在反思国中政策,慢慢地向明国学习。
  待得过了五百年,宋明两国已经相差无几了,但互相竞争还是存在的。
  此时,大航海时代来临,宋明两国纷争再起。只是由于西方诸国咄咄逼人,逼迫两国联手对敌,最后赢得了世界话语权。世界中心,一是在东京汴梁,一是在南京新家坡城……
  至此,世界进入三极模式,一是宋,二是明,三是西方。互有通往,但又互相竞争。人类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层出不穷。
  只是后来研究史学时,学者才发现原来明国太祖张正书,早就规划好方向,虽不中亦不远矣。学术界有一个荒谬的说法,张太祖的一生,像极了一个穿越者,一生都开了挂!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