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古言 > 郁金堂 > 郁金堂 第227节
  那人直道鸡头米是好东西,跟着着起急来。
  “照理说那不值钱,现做就是了,可圣人特特交代了,法师年迈,又是向来茹素的肠胃,禁不起宫里胡乱滋补,给法师预备的膳馐,不论温凉寒热,都得经过司膳尝了方可送去,这火急火燎的,来不及呀!”
  “国师脾胃是弱,也不是非吃鸡头米不可。”
  杨思勖的口气又变了,“上回郡王说,他有张方子,拿莲子栗蓉花生熬汤,额外添减些什么,也能应付,这也要司膳亲尝么?”
  “不用不用!”
  那人打包票,“司膳早起也吃莲子栗蓉花生汤,一口锅出来,还尝什么?”
  杨思勖哦了声,望了望李成器的值房。
  相王家长子做了尚食奉御,跟伙夫力夫同吃同住,格外鹤立鸡群,他性情谦和,为人又热忱,偶然说了什么,大家尽听尽信,很上心,所以杨思勖说李成器有秘方,那人全然不疑,噢噢地点头。
  杨思勖抹着下巴有些为难,“他那张方子就压在书桌台儿上,可他不在,我不好进去呀。”
  “你只管去就是了!”
  大师傅一叠声指点,“郡王向来不锁门,我去厨上瞧瞧,让他们先热上,你看看方子要加什么。”
  看大师傅拔步去了,杨思勖横穿庭院,去到左手第三间,门口木牌上书‘尚食奉御李’,成败在此一举,他踌躇满志,五十一岁了,再抓不住机会,就要跟高慈金一样,麻溜儿地滚回人间。
  ——吱嘎。
  杨思勖推开木门,简约的套间,收拾的清清爽爽。
  他跟李成器打过交道,进屋喝茶时留神观察,李成器爱好曲乐胜过武器,里间儿卧房高低架上全是管箫笙笛,外间儿书也有,横刀也有,可刀塞在墙角不碍事儿的地方,大概是不怎么操练。
  用横刀他心里没底,何况扥了扥,刀把都是松的,杨思勖不死心,转到里屋翻看,忽听外头有动静,他吓得一步窜出来,握刀在手,刀刃指向门口。
  “——杨公公!”
  梯形光斑里站着个十来岁的少年,全副山文铠铛啷啷作响,虽未挎刀,大喇喇轻拍空腰带,正在竹笋拔节的尴尬年纪,稚气未脱,可品性已然昭彰,是个招摇快活的人。
  笑吟吟问,“你找我大哥?”
  杨思勖不认得他,但凭这称呼并他的打扮,迟疑问,“……临淄郡王?”
  “——诶!”
  李隆基摆手制止,“值上不提爵位。”
  这是相王李旦的家教,往常众人要拜见寿春郡王李成器,也被这么软绵绵的挡回来。
  杨思勖转而道,“下官……”
  “——诶!”
  李隆基又是一挡,“大哥与杨公公平辈相交,我自也同样。”
  单论职务品级,奉御在从五品上,高出宫闱令两格,但宫里另有一说,拿钥匙的又不同,不论是殿中省六局,内侍省六局,还是东宫属官,对宫闱令都很客气,不然着急出入时硬卡两刻钟,也够要人命,何况杨思勖长得凶神恶煞,小宫人见了便打哆嗦,所以都说他是阎王跟前的小鬼,惹不起。
  杨思勖没得功夫跟他磨蹭,“那敢问李奉御,拦下奴婢何事?”
  “你拿我大哥的刀子作甚?”
  李隆基抬起下巴点他手里,“大内除上四卫不得带刀,只我阿耶期望儿孙从行伍出身,怕大哥丢了功夫,特特请了圣旨,法外施恩,准他带这柄未开刃的假刀进来,早晚练习。”
  “——未曾开刃?”
  杨思勖抽刃举高,劈手横挥,咔地一响,便斩断了博古架的一角。
  他轻嘲,“尚食局别的没有,磨刀石最多,细翻翻,这屋里恐怕就有。”
  李隆基抬起头来,正对上一双狞恶的眼睛,像钟馗捆来鞭打的小鬼,五棱六角,奇形怪状,眼里藏着阴毒的汁水,谁敢惹他,便要来个玉石俱焚。这节骨眼儿上冒出个不肯让道的狠角色,换个人难免毛躁,李隆基却自觉游刃有余。
  “你别乱呛呛,大哥哪敢违禁?”
  问也不问杨思勖急于寻刀劈砍的是何许人也,笑嘻嘻把话头一转。
  “我可不敢让你拿刀子出去,坏我大哥的仕途。”
  杨思勖皱眉不语,五个手指紧紧抓住刀把,澎湃寒风吹起李隆基额角碎发,吹得少年人面孔圆嘟嘟,咬住后槽牙也不见锋芒,他心下暗暗计较,司马银朱是东宫的人,怎么相王府肯来帮她解围?
  李隆基看穿了他的怀疑,耸了耸肩膀,山文铠与旁的铠甲不同,两肩平扎着向外抻开,似衣裳带了垫肩,把个细竹竿支棱出豪迈的身形,他微微呵腰,抖搂开双臂,老鹰抓小鸡样挡在杨思勖面前。
  “杨公公,你不记得我姓什么?”
  杨思勖不屑地唾了口,“管你姓什么,宫里规矩最大!”
  “那咱们比划比划——”
  李隆基赤手空拳却毫不胆怯,甚至还勾了勾手指。
  “过了我这关,你才能管外头的闲事。”
  他们在这里纠缠不清,那头长秋向内仆令交代完了,正四处找杨思勖。
  走来走去没有,他心里砰砰打鼓,照理说他的职衔在大殿,被人踢出来检查灯火,原是高常侍走了故意整治他,眼下天光都大亮了,便该功成身退,回值房睡大觉,可是他心里不安生,惦记干爹,既不叫他掺和,必是有事情。
  他从秋景门转到千秋门,又辗转摸到西华门,正好撞见大队和尚从法云道场出来,长长两条僧衣队列,把长街塞得满满当当,一颗颗光头随步伐起伏,看上去就冷飕飕的,着装却截然两样,左边那队穿的百衲衣,碎布头缝缀而成,破烂凌乱,右边那队却穿的整洁白衣。
  长秋退到路边给人让道,暗想,往常见和尚穿赤色、穿褐色,或是皂衣、绯衣,倒从未见过穿白,余光瞥见国师手持十二环禅杖,神情庄严,便跟着默念‘阿弥陀佛’。
  等了许久仍未走完,长秋心里急迫,悄悄挪步往边上,问他相熟的内府局小内侍,“这才三千人?”
  “哪能?加总四五千罢!”
  那个知道底细,笃定地摇头。
  “右边那队是云岩寺的星云法师总领,也有千余人,你细瞧瞧,他们衣裳下摆绣着弥勒佛。”
  长秋瞠目,“这是什么说头?和尚还穿绣花的?”
  那个捂着嘴笑他没见识,“所以说大殿上没意思,新鲜事儿都听不着,这是府监招揽的,闻说全是九州天下,最崇敬弥勒佛的和尚,不光衣裳绣花儿,身上还有呐……”
  长秋没听懂,“身上有什么?”
  他哎呀了声,拽近长秋的袖子咬耳朵,“京外来的,头先住清化坊,斋戒了十四天,请春官去一个个核实了来历,俗家名姓,何处受戒,尽是些不起眼的小庙子,可是当真虔诚!背上都跟黥面似的,纹了弥勒佛面貌。”
  看长秋不信,伸手拍他背上,“真有!早上提洗澡水,我亲眼看见的!”
  “真新鲜!黥面还有人上赶着。”
  长秋没往心里去,信佛的人别有一样古怪执拗,倒也说不得。
  候着和尚走完了,他透过西华门往里张望,内仆局动作真快,这会子功夫,落叶收拾得干干净净,四千多个和尚爬上竹子、板凳扎的七层看台,东西两侧站得高低错落,像庙里五百罗汉墙,高矮胖瘦一目了然。
  乐器通摆在正中间,音声人各就各位,只等女皇和百官亲贵了。
  风平浪静,唯有铙钹被风吹得碰撞,引起一阵骚动。
  架上和尚纷纷侧目来看,管这摊儿的是太常寺,几个协律郎跑过去,拿大袖垫着铜片,皱眉呵斥音声人,至于编钟、编磬、大镞等重奏乐器,皆排布在侧后方,如定海神针,叫人知道今日演的是宫廷大乐,绝非外头小唱儿。
  坐部乐伎很稳重,从袖中掏出乐谱再三温习,又有一面悬挂起来的大鼓,赤红重彩,背面画的展翅金凤。
  长秋看见金凤,心里便是咯噔一下,讪讪收回目光,害怕触碰蛟龙手上。
  随口问,“待会儿仪式,你等着看吗?”
  “没那福气!奏乐就一个时辰,和尚跟着念经,完了下来喝水吃饭,内府令说了,叫咱们都回去等着,这边儿一散,马上往法云道场挑担子。”
  办典仪就是麻烦,要在外头,自是春官、太常寺头疼,可这回在大内,内侍省六局跑不脱,都得掉层皮。
  长秋体谅地拍拍他,“那下回找你喝酒。”
  那人咳声叹气,拱拱手便去了。
  长秋找不着杨思勖,只能往好了想,兴许大金球损坏乃是天降异象,只等佛指奉进明堂,便可恢复如常。
  第208章
  府监张易之比圣人早到两刻钟, 来了仍是四面巡查,新任内常侍陈安生领头恭候,内仆令、内府令等六局主官理应列队, 偏偏宫闱令杨思勖不在跟前,几个同僚怕张易之挑刺儿,七嘴八舌帮他遮掩。
  张易之没放在心上, 随口问了两句,看看日影又道。
  “外头风大,百刻香容易灭, 去搬四台龙舟香漏来,两边看台上各一,御前一个, 坐部伎跟前一个。”
  陈安生忙叫内府令去办, 自家跟在张易之身后。
  今日齐全,莲花六郎张昌宗跟着,洛阳令张昌仪也跟着,照理说大内典仪用不着洛阳令操心,可他殷勤, 跟张昌宗两个一左一右夹住张易之,另外还有个高颅顶的青年,双臂抱胸, 硬生生卡住位置,闹得陈安生想亦步亦趋也不能。
  张易之回身叮嘱,“今儿是奉佛指,时辰错不得, 说是辰时,就得定准了, 左右差丁点儿,功德就少了。”
  陈安生忙不迭答应,难怪百刻香还嫌不准确了,非得用龙舟香漏。
  张易之又问国师何在。
  陈安生忙指他看明堂跟前,太阳恰在这时拨开乌云,一扫满眼颓唐,洒下万丈金光,数十幅幡华幢盖支起两层楼高,皆是精美华贵,五彩斑斓,在风里时卷时舒,恰似朵朵祥云,烘托出高高在上的金凤。
  华盖底下,一人身穿正紫僧衣,手持禅杖,斜披的袈裟流彩溢金,不是法藏又是哪个?
  张易之嗤之以鼻,令陈安生止步,走去嘲他。
  “国师气色不大好?”
  侍立的僧众迤逦散开,周遭静悄悄的,高案上摆着一只铜磬,偶尔风穿过孔眼,带出轻轻的呼哨,法藏在斑驳的日影里缓缓转头,半片印花捻金的袈裟搭在臂上,微微一动,璀璨辉煌。
  等了良久,才听他肃然道,“请府监恕小僧持杖,不能行礼。”
  张易之咬着后槽牙不吭声,张昌仪阴恻恻怪笑,分明也没安好心,秋景门前一阵扰攘,监门卫几个郎将叠声问安,原来是太子领百官从右掖门入皇城,穿过长乐门,刚到武成殿,时间掐的刚刚好,张易之沾沾自喜,冷笑着吩咐。
  “你让开罢——”
  法藏不明所以,身后就有人请他抬抬脚。
  龙舟香漏以青铜铸造,十分沉重,内府令带人搬搬抬抬,才把一个搁在法藏脚边,这东西又叫‘火闹钟’,两尺长短,铸造出龙舟模样,舱房上抬着一支长线香,与百刻香相仿,也以更香计算时间,但香上用细线悬挂了一串小珠,每当整时刻,香尽线断,小珠落入金盘,发出砰地一响,便是报时。
  外头人家,小珠多用空心黄铜,宫中奢侈,用珍珠坠金盘。
  法藏瞪在龙舟上片刻,狐疑问,“需得如此精准么?”
  才出声,一颗大珠坠盘,砰地一响,正是卯时三刻。
  张易之暴起发难,一把夺过禅杖,顺势向前猛推,杖头十二环质地沉重,撞得法藏仰倒,几个内侍、僧徒都惊呆了,幸亏一人眼明手快,伸臂捞住他。
  张易之转身跑到场中站定,其时阳光猛烈,照得他身上红袍焕然,他心潮澎湃,几有开国新君的自豪,自以为横刀立马,唯我张家五郎!
  东边看台上,白衣僧众早有准备,号令一出,便轰隆隆跺脚,齐齐嘶吼,“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华严宗诸僧目瞪口呆,眼睁睁看着对面人等,纷纷下饺子样从高台跳下,站得低的,打个滚就爬起来,站得高的,六七层跳下来,跌折了胳膊腿儿,呼呼喊痛,眼看着鲜血就染红了汉白玉地面。